導語:據中國官方公開報道的一組數據表明,中國是世界上兒童自殺第一大國。近年來,我國未成年人自殺或者“準”自殺行為逐年增多。專家指出,兒童的這種行為很大程度上與兒童的精神應激有關,兒童通常產生精神應激并試圖自殺時,很多普通人是看不出來,而認為“孩子不會自殺”,專家呼吁父母要多花時間陪伴孩子,在關心孩子身體健康同時加強對他們心理健康的關注。

心訊焦點:
3月10日下午,安徽省阜南縣柴集小學五年級4名女生相約赴死,在服用了100片安眠藥后,被校方發(fā)現并及時送往醫(yī)院搶救。到3月13日上午,4名女孩已脫離生命危險,相繼出院。據稱此次自殺為的是考驗友情……

姑姑抱著昏昏欲睡的麗麗心痛不已
她們一直是表現良好的好學生
3月10日下午14時左右,阜南縣柴集小學五年級麗麗和其他三個女孩一起踏進學校大門。值班老師看到她們步伐凌亂,問她們怎么了,其中一個女孩告訴老師,她們服用了安眠藥。學校立即將她們送往當地醫(yī)院搶救。
據麗麗的親人介紹,麗麗從小就是一個聰明活潑的孩子,學習成績一直很好,愛唱愛跳。聽說孩子出了這樣的事,他們都不敢相信。記者隨后采訪了麗麗的班主任阜南縣柴集小學教師錢某。據其介紹,麗麗一直表現良好,是他們班的班長。與她一同服藥自殺的三個女孩,其中兩人是另外一個班的組長。
四女童相約求死 只為考驗彼此友情
據了解,孩子被送往醫(yī)院后,另外三個孩子也很快清醒,脫離了生命危險,麗麗也于3月13日上午辦理了出院手續(xù)。住院期間,家長曾詢問她們服藥自殺的原因。據幾個女孩介紹,當天她們曾經因相互之間關系的疏密度發(fā)生爭議,后來決定以服藥自殺的方式考驗彼此。幸虧學校老師發(fā)現及時,并采取了得力措施,才沒有造成悲劇。

心理點評:
沒有任何悲劇比孩子自殺更令人痛不欲生的了。而兒童的試圖自殺行為,很多時候普通人是看不出來,認為“孩子不會自殺”。殊不知這種無意的漠視,恰恰成為兒童自殺的“土壤”。父母在關注孩子身體健康的同時,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視更顯得尤為重要。

心理點評:
兒童心理健康標準
專家介紹,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至少應該具備以下五個方面的特點:(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2)能逐漸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向上的心境;(3)能學會與周圍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與合作、尊重別人、樂于助人;(4)能自我接納,有自制力,能積極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困難,適應環(huán)境;(5)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健全的人格。
其實,不少孩子在幼兒期或學齡前期就出現了心理異常,只是表現比較輕微,沒有引起家長的注意,孩子上學讀書后,這些心理疾病影響了學習成績,家長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一般來說,兒童出現心理問題會在情緒、行為及生理方面出現異常變化,這些外在表現可以看作心理求助信號。
兒童心理異常的典型表現
兒童出現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情緒表現:恐懼,焦慮,不愿上學,容易生氣,想輕生(認為活著沒有意思,有度日如年的感覺,興趣減少或多變、情緒低落)等。二是行為表現:離群獨處,不與同年齡小朋友一起玩,沉默少語,少動,精神不集中,有暴力傾向、逃學、偷東西等行為。三是生理表現:頭部腹部疼痛、惡心、嘔吐、厭食或貪食、早醒、入睡困難、耳鳴、尿頻甚至全身不適,而軀體檢查及實驗室檢查又沒有軀體疾病。
專家指出,對于兒童的心理問題,如果不及時干預會引起嚴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礙,影響兒童適應社會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學業(yè)成績,給家庭和社會帶來負擔。因此,家長要多了解兒童心理特點及有關心理疾病的知識,并對孩子的智力水平、興趣愛好等有更全面的了解,不能盲目攀比、模仿,還要根據自己孩子的氣質類型及特長興趣因材施教。
最重要的是對孩子的期望應有適當的水平。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應滲透在家庭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學校教育工作的全過程中,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學會認知、學會共同生活、學會做事、學會生存”作為對孩子的終身教育目標,點點滴滴、持之以恒,讓孩子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均能健康成長。[詳細]

拓展閱讀:
七成兒童心理問題被忽視
找各種理由逃學、一臨近考試就生病、見了人就躲閃……發(fā)生在孩子身上的種種現象,常被家長忽視。殊不知,這些很可能是一些心理疾病的征兆。一項調查顯示,七成兒童心理問題被忽視,并給他們今后的人生設置了障礙……[詳細]
兒童的十種表現或因心理扭曲
美國兒童心理治療專家霍夫曼指出:當家長的須關注自己的孩子有沒有自卑心理,一旦發(fā)現,應盡早幫助克服和糾正,以避免隨年齡的增長最終形成自卑性格;舴蚵認為,自卑兒童往往會表現出如下早期征兆……[詳細]
造成兒童心理異常的家庭病源
兒童心理異常大多有著病源性父母或病源性家庭,這些父母或者本身的心理健康狀況差,或者是教養(yǎng)方式不當,這些家庭的家庭成員大多數關系緊張,家庭氣氛異常……[詳細]
兒童心理健康需注意10方面
注意不要過分地關心孩子,這樣做容易使孩子過度地以自我為中心,認為人人都應該尊重他,結果成為自高自大的人;不要賄賂孩子,要讓孩子從小知道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不盡義務不能享受權利……[詳細]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