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慎推動資產證券化
防控風險放首位
美國次貸危機爆發(fā)后,國內專家學者對金融創(chuàng)新呈現(xiàn)了很大的分歧。在商業(yè)銀行看好的信貸資產證券化金融工具,卻被市場人士認為這樣創(chuàng)新是會帶來危機的。上述的銀監(jiān)會部門負責人稱,目前市場對資產證券化呈現(xiàn)了支撐、反對和先立法再履行等三種不同的觀點。
6月26日,中國銀監(jiān)會紀委書記王華慶在講話中指出,銀監(jiān)會保持審慎推動資產證券化,并且明白禁止過度復雜的證券化和再證券化,嚴格把持不良資產和沒有穩(wěn)固現(xiàn)金流資產的證券化。
付立春指出,美國的次貸危機正是由于兩房應用信用資質不良的房屋抵押貸款進行證券化,并且證券化的鏈條比較長,在某些證券化的鏈條中是處于三不管的地帶,進而使風險包裝得很精美,使投資者看暈了眼。
專家也指出,目前資產證券化過程中,對資金池中的貸款項目是否真實地反應出其風險程度是非常重要的,畢竟這些貸款資產對投資者來說具有信息不對稱的劣勢。而在資產證券化出售之前,獨立的第三方信用評級也是至關重要的。
在美國次貸危機中,顯然美國的三大評級機構沒有對這些資產證券化的產品做出合適的評級。在2007年第二批試點過程中,央行發(fā)布了2007年第16號公告,請求受托機構、發(fā)起機構要對基礎資產池的信息披露做到披露真實、正確、完整、及時,不得有虛偽記錄、誤導性陳述和重大遺漏。并且在評級中,請求必須有兩家獨立的評級機構,用不同的評級方法來對產品進行評級,也是盼望能夠給這些基礎資產池中的資產做出正確的評級。
王華慶還指出:“過度的資產證券化買通了信貸市場和資本市場,會下降商業(yè)銀行對貸款的審查力度!
資產證券化買通了兩個市場的隔離墻后,會把一個市場的風險轉移到另一個市場,這樣不僅加大了監(jiān)管難度,而且也會使風險進一步擴大化。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