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志廣說,雨天土墻容易被沖刷甚至坍塌,醫(yī)院環(huán)境也受影響。"東邊、西邊的圍墻就是為了防止土墻坍塌而立起來的。"
聶志廣透露,去年曾請專家進行過醫(yī)院整體規(guī)劃設計,其中就包括土圩墻的重新包裝。"但最終被歷城區(qū)文保單位叫停了。當時我們想用鐵網(wǎng)或玻璃罩住整個圍墻,感覺既能保護又能觀看,可能在保護方面不專業(yè),所以沒有成形。"聶志廣希望土圩墻能被列為文保單位,希望文保單位就土圩墻的保護提供方案和資金支持。"市里、區(qū)里來了幾批人看過,但都沒有下文。"
市文物局: 已列入文物普查名單
濟南市文物局綜合處人員說,市立三院內(nèi)的該處土圩墻是國民黨時期歷城縣圩墻。2007年開始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作為新發(fā)現(xiàn),被列入了普查名單。普查名單已上報市政府,但目前仍不是文物保護單位。
該人員透露,普查記錄顯示,該處老城墻保存情況不錯,但市民提到的老縣府和渤?v隊野戰(zhàn)醫(yī)院的建筑未有留存,并不在列。部分老的醫(yī)療器械則在醫(yī)院內(nèi)的博物館有所保存。
濟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長李銘告訴記者,該處老圩墻是國民黨歷城縣政府舊址,是同時代唯一一處建筑遺存,墻體和其中掩體建筑是目前濟南絕無僅有的,應好好保護,最好的保護就是保持原樣。
對于市民提出的形成19-20世紀東部文化隆起帶,文物局人員認為,市立三院的老圩墻只是一個文物點,東部的老房子只是零星分布,一般相對集中的建筑群才適宜進行文化開發(fā)。
延伸閱讀:濟南佛頭盜竊賊被判十多年 被損文物已無法修復濟南文物部門回購老舍故居 老舍之子夸“好”濟南文物部門花400萬回購老舍故居 尚待整修濟南千佛山文物刻滿“到此一游” 乾隆御筆被淹濟南峨嵋山破敗古寺無人管 歷史文物恐年久失修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