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空襲行動的任務周期被過度拉長了,該臨時安全委員會的存在時間也是史上最長之一。自從那次任務之后,俄羅斯基本上就不怎么配合北約作戰(zhàn)了,而且安全委員會后來變得亂紛紛毫無頭緒。后來事情的走勢大家也都看到了,卡扎菲下臺,整個利比亞不可避免地四分五裂,走向了內戰(zhàn),直到今天,北約在利比亞問題上依然拿不出有效的政治解決方案。
緊接著還有敘利亞內戰(zhàn),北約這次袖手旁觀了。這場內戰(zhàn)進展十分緩慢,但逐漸演變成了代理人戰(zhàn)爭。到今天我們必須承認,敘利亞內戰(zhàn)是繼盧旺達大屠殺以來,我們見到過的最慘重的人道主義災難,50萬人喪失,1200萬人流離失所。超過一半的敘利亞人口被安置到了別處,包括數(shù)不清的敘利亞難民。依然,政治途徑解決敘利亞問題尚未完全落到實處。
在敘利亞內戰(zhàn)還沒結束的時候,又爆發(fā)了俄烏沖突,俄羅斯吞并了克里米亞,并且在東烏克蘭用兵。
。ㄓ信_下議員插話……)
很好,這件事看來你了解的比我多,不過請等我說完你再說。
那時,北約的工作重心依然是內部協(xié)防問題,因為對方把戰(zhàn)爭威脅壓到了北約邊境。但是北約威爾士峰會成了一個轉折點。
在會上,按照美國的要求,我們德國要承擔的北約軍費開支應占到GDP的2%——我們之后也一直按照這個要求在做。到明年,這個數(shù)字我們可以達到1.42%,威爾士開會的時候是1.18%,我們計劃到2024年把這個數(shù)字再提升到1.5%。
2014年北約威爾士峰會,確定德國在未來軍費開始要占到GDP的2%的方案(@北約官方網站)我們的國防部有一群人才,他們已經為此設計了一套方案,1930年代的時候我們的這個數(shù)字可是比現(xiàn)在要高得多,所以我們可以指望他們。(臺下大笑……)
所以簡短回顧完這段歷史,我們可以靜下心來分析,哪些方面我們做得很成功,哪些方面做得還不夠好?
我來首先回答這個問題。做得好的方面,是我們對東歐各國共同防務。在立陶宛這些波羅的海國家防務問題上,我們牽頭領航空軍巡邏。這一點,功勞確實算我們德國的。
每天我們都面臨著各種復雜的軍事威脅,包括來自俄羅斯,我們的飛行員經常暴露在俄軍的槍口下。我再補充一點,女士們先生們,作為北約成員國,按照第五條款,我們依然要協(xié)助美國參加在阿富汗的軍事任務。而且我還可以說,我們協(xié)助北約穩(wěn)住了西巴爾干局勢,這對我國的安全也至關重要。
盡管如此,我們還是要說,在利比亞和敘利亞問題上我們依然沒有找到有效的政治解決方案。北約各成員國中,土耳其的角色也很別扭。而且在歐洲的家門口,還有不少潛在恐怖襲擊的可能。
當戰(zhàn)火燒到我們家園的時候,美國不會自動承擔起防務責任。而且現(xiàn)在新型的多極化局勢已經出現(xiàn),中國的地位越來越高,而且正在接管某些原來由美國所掌管的核心議題。
女士們,先生們,北約對我們意味著什么,我們對北約應該持什么態(tài)度,這很重要。首先,和冷戰(zhàn)時期相比,今天北約的存在對維護我們本國的利益的重要性更高,至少是和之前同樣重要。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