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時候的中國國家隊,基礎上是由這些留洋球員支撐起來的,他們的表現(xiàn)也無愧于核心的稱號。中國球員留洋,就此進入了一個相對短暫的“黃金時代!弊铒L光的時候,孫繼海和李鐵在英超聯(lián)賽“德比”過,楊晨和邵佳一也在德甲打過主力,雖然謝暉只是在德乙踢球,但也是最佳射手。加上曾經(jīng)短暫效率過意甲佩魯賈的馬明宇,還有在西班牙乙級聯(lián)賽踢過球的北京國安球員商毅,歐洲的重要足球版圖上,也算是插過中國足球的旗幟。
C 如今大多是雞肋,最大優(yōu)勢是零身價
中國隊沒能打進2006年世界杯決賽階段比賽,造成的最直接影響,就是之后幾年留洋市場的大蕭條。至少在歐洲,即便是一些二流聯(lián)賽,面對中國球員,也很少會采用永久轉會的方法。即便是那些已經(jīng)在歐洲效率的球員,其處境,也只能用“慘淡”兩個字來形容。
2009年初,李瑋峰以自由身的身份,加盟韓國水原三星。隨后,周海濱以零轉會的方法,加盟荷甲埃因霍溫,他的這種做法,很快地便起到了示范作用 。接下來,馮瀟霆成為K聯(lián)賽大邱FC隊一員,戴琳也遠赴歐洲,短暫加盟薩拉熱窩斯拉維亞。而籌備步這些隊員后塵的,還有一大批人,但無一例外,這些隊員都是以零轉會的方法,博得對方俱樂部的青睞的。不管具體的運作過程當中,是否有這樣那樣的貓膩,可以確定的是,低身價甚至零身價,是這一代中國留洋球員共同的特點,或許也是最大的優(yōu)勢所在了。
就連在英超效率時間最長的孫繼海也承認,歐洲球隊在選擇中國球員的時候,首先重視的,便是球員身后可能帶來的商業(yè)價值!罢f實話,像中超這種程度的球員,別說英超,就算是英冠和英甲,可能都是一抓一把,別人不可能單純地看上你踢球的才能!睂O繼海的話說得非常實在,“我一直都認為,在英超聯(lián)賽,在我們球隊,我就是一塊雞肋,食之無味,棄之惋惜。中國球員乃至大多數(shù)亞洲球員,其實在歐洲頂級聯(lián)賽中都扮演著這樣的角色。單獨拿出來,我不會比好的差多少,但也不會比二隊隊員強多少。比賽用我打,我會施展得還可以,但要想有多出色,也不太可能。因為在中國,我可能是最好的球員之一,但在這里,我就是達到在英超踢球資格的眾多球員中的一個而已!
媒體一再強調,中國球員留洋遭遇冬天,但在媒體的狂轟濫炸弄暈了國人腦袋的同時,有多少人認真思索過,中國球員有什么實力在海外立足呢?正像孫繼海說過的一句話:“中國的海外球員,從來就沒有過春天和夏天,哪兒來的冬天啊?”
本欄撰稿 記者 董冰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