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驥才認為,國家的“非遺”保護目前已經(jīng)形成了體系。首先是政府保護,除了正在完善的法律之外,還有國家對“非遺”的認定,認定之后政府會對傳承人有一定的支持;第二是專家保護,幫助政府和社會認識到非遺的意義;第三,很多城市建立了“非遺”保護的博物館。
“非遺保護最重要的是傳承人的保護!瘪T驥才說,因為有很多“非遺”是口傳心授的,文化傳承人沒了,“非遺”就斷絕了。一代一代怎么往下傳是問題的關鍵。很多地方把“非遺”保護放進了當?shù)刂行W教育,比如廣西的天琴、福建泉州的南音、天津的楊柳青年畫等。
“有些‘非遺’可以進入市場,但一定要有專家指導,進入市場不能失去自己!瘪T驥才說,“非遺”保護要倡導科學保護,保護是為了傳承。進入市場有幾個東西不能丟,第一是地域性,第二不能盲目產(chǎn)業(yè)化。
朝戈金認為,從當下來看,“非遺”保護的主要責任在政府,但是從深層次和長期角度看,責任在公眾和社會!耙粋社會的成熟程度和文明程度,表現(xiàn)在公眾對文化活動的廣泛參與和保護上。”
調查顯示,74.6%的人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責任主要在“政府”,12.5%的人認為“個人”應負主要責任,9.1%的人選擇“公益組織”,2.4%的人選擇“學!薄 記者 王聰聰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