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地說,意識流是心理學家們應用的一個短語。它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發(fā)明的,指人的意識運動持續(xù)流動的性質。詹姆斯認為,人類的思維運動并不是由一個一個分別的、孤立的部分組成,而是一條持續(xù)不斷的、包含各種復雜的感到和思想"流"。
用意識流這一術語用于描寫心理過程時顯然是極其有用的,因為作為一個修辭用語它具有雙重的比喻意義,就是說,"意識"這個詞和"流"這個詞都具有比喻的意義。這一思想為小說家應用意識流伎倆來展現人的心坎世界,并通過展現人物的意識運動來完成小說敘事進步了理論根據。小說中的意識流,是指小說敘事過程對于人物持續(xù)流動的意識過程的模仿。
具體說來,也就是以人物的意識運動為結構中心,繚繞人物表面看來似乎是隨機產生,且邏輯松散的意識中心,將人物的觀察、回想、聯(lián)想的全部場景與人物的感到、思想、情感、愿望等,交錯疊合在一起加以展現,以"原樣"正確地描摹人物的意識流動過程。西方現代小說史上,如詹姆斯·喬伊斯、弗吉尼亞·伍爾芙、?思{等,都以成功地應用意識流而馳名于世。
簡而言之,散文是文體,意識流是創(chuàng)作伎倆。
備注:本文中散文、意識流知識參考于相干材料,有所總結;并非吳羿原創(chuàng),本文僅供學習、參考。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