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三季度,中國多數鋼廠不得不面對一個為難的事實:雖然需求慘淡,經營艱苦,但卻要忍耐高成本的長協礦;雖然長協礦與現貨礦價 格呈現倒掛,但卻沒有太多的選擇。
憑借高度的壟斷優(yōu)勢,三大礦山從今年二季度起將鐵礦石年度定價轉為季度定價,季度定價是按照上個季度的現貨價格綜合平均斷定。由于二季度現貨價格不斷攀升,因此三季度的長協價將在二季度的基礎上有所上漲,根據三大礦山的請求,這個幅度大約是20%。
但受累于目前鋼材 需求和價格的疲軟,鐵礦石現貨價格近期不再堅挺,開端呈現明顯松動。品位63.5%的印度粉礦已經跌至135美元/噸,明顯低于三季度的長協價格。
這情況與2008年類似,當時鋼廠由于不堪忍耐高價礦,紛紛毀約轉投現貨市場。但這一次,鋼廠似乎沒有多少選擇余地。如果再次違約,不僅予人口實,更有可能遭到斷供要挾。
寶鋼高層昨天表現,目前與三大礦企的三季度鐵礦石價格 還未最終斷定,預計可能會等到7月底8月初。目前發(fā)貨還按照預付款進行結算。這一表態(tài)至少意味著,寶鋼不會放棄長協礦。
業(yè)內人士稱,從礦石質量、長期合作角度出發(fā),大鋼廠將作出讓步。畢竟長期協議礦的價格低于現貨市場價格是一個廣泛現象,為尋求穩(wěn)固,大鋼廠顯然更樂于接收長協礦。
目前,中國鋼鐵 業(yè)有些凄風苦雨。由于房地產調控等政策的實行,鋼材價格此前已經持續(xù)下跌數周。在經過近半月的橫盤調劑后,本月初上海建筑鋼材市場鋼價再創(chuàng)新低,終端采購量也降至6月以來的低點。中鋼協的最新旬報也顯示,6月中旬全國粗鋼日產量再現環(huán)比降落。
中國鋼鐵業(yè)的低迷還嚴重打擊了國際干散貨市場。7月5日,國際干散貨市場的晴雨表BDI跌至逾9個月最低水準,已經持續(xù)28個交易日下滑。分析人士稱,受成本和需求的擠壓,利潤稀薄的中國鋼鐵企業(yè)下降了對鐵礦石的購置運動。超大型散裝船的貨運量占國際海上貿易量的三分之一,它們生意的好壞重要由全球三大鐵礦石生產商的業(yè)務量決定。
據海關統(tǒng)計數據顯示,5月份我國進口鐵礦石5190萬噸,同比降落3%,環(huán)比降落6.2%,繼4月份之后再次呈現同比和環(huán)比雙雙降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