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事情并未就此了結(jié)。2005年8月,夏威夷州立花費者保護辦公室再次向西太平洋大學提起訴訟,試圖禁止該校進行“不公平或有欺騙性的行動或操作”,并請求法院裁定所有西太平洋大學和其學生之間的合約為無效,并請求該校支付罰金。
2006年5月,夏威夷州立法院對西太平洋大學進行了缺席判決。該校在夏威夷的分校機構(gòu)亦隨之終結(jié)。 而加州總部早在兩年前就已經(jīng)出售易主,2007年更名為加州美麗華大學(California Miramar University)。
維基百科的信息顯示,西太平洋大學不乏在各國位居高職和要職的“校友”。
2005年10月,《愛爾蘭獨立報(Irish Independent)》爆料披露,愛爾蘭政府首席科學顧問麥克斯威尼博士的生物科技和生物化學博士學位,乃是在美國西太平洋大學學習了12個月后獲得的。文章稱西太平洋大學“在學術世界里沒有任何地位或成績”,而且在成立以來的28年時間里,是諸多官方調(diào)查和媒體揭穿的對象。
這篇文章還提到,瑞典政府已把西太平洋大學列為發(fā)放虛偽學位證明的假學校。
麥克斯威尼博士為此付出了代價—他被迫辭職。
在澳大利亞,也有一位南昆士蘭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Queensland)的教授,被發(fā)明是從西太平洋大學獲得的博士學位。后來他被禁止應用“博士”的頭銜。
2006年12月,美國《高校情報(Inside Higher Ed)》雜志發(fā)表了一篇文章,援引韓國媒體的報道稱,韓國立法議員和警方對150名從未獲認證的外國學校獲得學位的高級政府官員發(fā)起了一項調(diào)查,其中有34人的學位來自西太平洋大學。
越洋淘金
上個世紀90年代末,西太平洋大學開端將中國作為拓展市場的重要目標地。
彼時的中國,文憑市場需求宏大,對洋文憑盲目崇拜,加之相干教導行政管理部門管制松弛,讓這個文憑作坊的運作者看到宏大的機會和利潤。
本刊記者采訪獲知,從上世紀末至今,在中國大陸,西太平洋大學至少在北京、海南、江蘇無錫三地以合作辦學的名義,開展過工商管理博士(DBA)和碩士(MBA)等項目。
在美國,開設DBA通常是一些著名學府。在歐洲,英國已有多所大學開設了DBA的課程。DBA在歐洲的學制一般4至5年,但西太平洋大學與中國合作創(chuàng)辦的DBA,學制卻大幅縮短到兩年或兩年半,收費大約6萬元至10萬元。
不過,據(jù)多名當年參加過北京項目標學員對本刊記者介紹,雖然僅為周末授課,但授課者中有來自北京大學的教授,且常常利用北京大學有關學院的教室授課。他們也一度認為該項目是與北京大學合辦。
就在美國政府對西太平洋大學作出“文憑作坊”結(jié)論的2004年,該校夏威夷分校和海南大學合作創(chuàng)辦了“工商管理、公共行政管理博士研究生課程進修班”。一則來自海南大學研究生處的消息稱,2004年3月4日,美國西太平洋大學校長菲利普·福特博士(Dr. Philip J. Forte)一行四人訪問海南大學,參加了聯(lián)合創(chuàng)辦的“工商管理、公共行政管理博士研究生課程進修班”開班儀式。
在江蘇無錫,西太平洋大學還和江南大學商學院合作創(chuàng)辦MBA項目。據(jù)該校一位老師流露,2001年左右,學院與美國金門大學、西太平洋大學等聯(lián)合舉辦了MBA班,學制兩年半。
西太平洋大學在上述三地開班辦學,均由“頗具生意眼光”中介機構(gòu)或中間人牽線搭橋。
在北京DBA班,當年的學員——北京招潤投資公司總經(jīng)理葉軍對《北京晚報》記者稱,操作這個項目標是國內(nèi)的一家中介機構(gòu),后來大多數(shù)學員領取了“西太平洋大學”博士學位。
前述海南大學研究生處的消息顯示,2004年3月10日西太平洋大學校長菲利普·福特一行來華在海南參加該班開學儀式,即由澳門中美高級教導顧問公司王潤華女士陪伴。據(jù)懂得,王潤華正是美國西太平洋大學跟海南大學合作辦學操刀人。
除了澳門中美高級教導顧問公司,王潤華還有一個身份,即海南華曄項目策劃(服務)有限公司(下稱海南華曄公司)總經(jīng)理。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