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濟南芙蓉街上人頭攢動,非常擁擠,讓人望而卻步。
長達7天的假期,讓平日忙于工作的人終于有了休閑的時間,但很多人并沒有因此閑下來,甚至比平日工作更加勞累,并因此對黃金周長假產生了莫名的恐懼。
“空巢”家庭:孩子不回家,長假難熬
節(jié)日期間,如果孩子不能回家,很多孩子在外地的“空巢”家庭“恐假”情結尤其明顯。6日,來自平陰縣的徐女士在姐姐的陪同下到濟南散心,緩解煩悶的情緒。據徐女士介紹,兒子常年在四川工作,假期前就說“十一”期間不能回來。“上學時,孩子每個假期都會回來,去年我們還一塊兒去青島旅游了。”
“爸媽在線”山東省心理咨詢中心副主任叢蕾說,有很多父母在假期產生了這種焦慮,尤其多發(fā)于孩子在外地的“空巢”中年父母中,他們稱其為“假期恐懼癥”。
據叢蕾介紹,今年黃金周剛開始,一位47歲的母親就走進了心理咨詢中心,她就是因為孩子到外地上大學了,心里覺得空落落的。尤其是黃金周一放假,鄰居家的孩子都回來了,自己的孩子卻因為路途遙遠沒回來,她開始擔心孩子在外面會照顧不好自己,感覺很孤獨。“現在,‘空巢,父母中這種情況越來越多,尤其是‘五一,‘十一,、春節(jié)等假日期間,焦慮、恐懼的表現會更加嚴重。”叢蕾解釋,在心理學上,他們將這一現象歸結為“愛的缺失”。
在濟南一家拓展訓練營工作的陳曉,從9月下旬就不斷接到父母的電話,詢問她什么時候放假、什么時候能夠回家。這讓她感覺有些心煩,以至于在一次母親給她打電話時說了母親一頓。到了晚上,她接到父親的一個短信稱,“你都快半年沒回家了,我和你媽盼了很久了,我們現在盼著假期又害怕假期。”看到短信的陳曉突然醒悟: 假期里,父母會更孤單。
服務部門:他人休息,我加倍工作
由于崗位特殊,不少人不得不在節(jié)假日里上班,這部分人表示,對假日的恐懼,其實更多的是因為工作壓力的增大而產生的恐懼。
孫哲是濟南公交二公司四隊35路車的駕駛員,已經是第二次在“十一”期間上班。孫哲跑的線路經過動物園、長途汽車站、制革街等幾個乘客密集的地方。
“在每一站上車時間都要花費5分鐘,往往在動物園第一站就已經滿員了。再加上交通擁堵,平時跑一趟需要2個小時,而在節(jié)假日期間能達到三四個小時”。
孫哲告訴記者,10月1日那天,在動物園、制革街等幾個站點,車輛滿員后,還有黑壓壓的一片人圍在公交車旁邊等待上車,每次車輛要順利開出都要小心翼翼。
“十一”期間,商業(yè)促銷活動異;鸨虡I(yè)服務工作比平時自然更加繁重。在濟南泉城路一家手機賣場,張蕓負責某一品牌手機的宣傳策劃。“十一”是手機促銷的關鍵時期,休假自然是不可能了。制定宣傳方案、布置現場、招聘宣傳人員、現場組織工作十分繁重。“現在工作量翻了一番還要多,這哪是假期啊,簡直就是地獄。”張蕓笑稱。
頻頻做東:過節(jié)期間“面子工程”多
郝明是典型的“80后”,目前在經六路一家事業(yè)單位上班。由于工作才幾個月,積蓄很少,但朋友假期一連串的喜事邀請,讓郝明有些招架不住。“大學親密好友有兩個結婚的,份子錢每人就600元,有一位朋友當爹了,也要恭喜500元,還有一位朋友開了一個家紡店,也隨了600元,這一個假期下來,一個月的工資就都花沒了。”
與上面兩位的遭遇不同的是,家住濟南的王學軍則是遭遇了“東道主”之煩惱。王學軍在濟南一家軟件公司工作兩年,剛剛有點存款,就被前來游玩的大學好友們“掏空”了。整個 “十一”假期前后來了三撥,將近10人,王學軍光趵突泉就游玩了三遍,還有跟著去大明湖、千佛山等地方游玩的。“都是好朋友,也不好意思讓人家買票,這樣一下來,三天時間就花了1000多元。”王學軍痛苦地說,“這個假期過得有點恐懼,眼看著腰包被一點點掏空了。”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