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不會放棄任何一位學生的校長,那位打心眼里希望每個學生優(yōu)秀的校務主任,那位婆婆媽媽讓學生按時作息的訓導員,那群為朋友可以兩肋插刀的學生們……”看完偶像劇的吳敏不禁感慨,“也只有偶像劇里面還有這么完美單純的校園!”
“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現(xiàn)實社會中,校園已是準社會。”看了同一部偶像劇的舍友小青說,“為利益,校園里爭斗也不少。”
家庭背景助力校園暗戰(zhàn)?
“家世好,老爸老哥都是官”。在福建某高校某系,關于“為什么班主任也讓他三分”的疑問終于得到答案。
爭論的主角叫陳建,個子不高,口才也不咋樣的他卻有很大的號召力,表面上班里每個人都讓他三分。“他太自大了,大家都不太喜歡他。”同班同學楊霞私下說,“不過連班主任都給他面子,我們這些草民更不好惹他啊。”
“陳建的思想完全已經(jīng)超社會化了。”同班同學何佳說,“有一次,他莫名其妙請我們班人吃飯,那時候正值班上要選優(yōu)秀團員入黨。沒想到,菜還沒上他就三番五次地說請大家吃飯,希望大家投票的時候多多支持。”
雖說,吃人嘴短,欠人手軟,但很多同學暗地里很是不滿,各有各的小心思:“不就一頓飯嘛,我才不投你票呢!”“沒有感情的動物!我投我自己。”“以為錢能買到一切是吧,我偏不投你!”……
盡管很多同學都沒有給陳建投票,可結果在全班不記名表決中,陳建以過半數(shù)票通過,而其余的任何人得票不超過十票。
陳建的最終當選,班干部李曉梅認為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其實,要讓誰當選完全是計票人決定的。他們家跟系主任有關系,系主任都給他面子,一個管班級的小官怎敢不聽話呢?”
“這種風氣的盛行,老師難辭其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同學說。老師不敢硬碰硬,看老師眼色行事的同學們又敢有何作為?
在校園里,這種利益拉鋸戰(zhàn)早已開打,而在這場利益爭奪戰(zhàn)中,學生們總是特別在意各自的家庭背景,總是在捕捉“錢”和“權”的影子。
剛剛高中畢業(yè)的黃英在高三時轉(zhuǎn)學到一所更好的高中,班主任二話沒說就放行了。臨近高考,拿不到學籍的黃英很郁悶。“我在就學的高中交錢報名考試,可學籍卻在原來的學校,老師跟我說原來學校的老師不給轉(zhuǎn)過來。”接著,黃英接到原學校班主任的電話,說要交500塊錢才能取回學籍。
黃英不得不花500塊錢“買”回了學籍。班上別的轉(zhuǎn)學的同學聽到黃英只花了500塊,甚是氣憤,“我倒是沒花錢,送了一瓶茅臺酒,也值七八百啊。”“我可花了1000塊呢。”
也是轉(zhuǎn)學生的吳建新卻一臉無所謂,有同學透露其中玄機:“他老爸是市教育局的,那些人還不乖乖把學籍送上門去?”
“要么就要有權,要么就要有錢,要么就會被人欺負。”在一些校園,有些同學得出了這么一個準則,而他們爭來爭去,目的也很明確,就是為了以后能找個好工作,也變得“有錢有權”。
沒有背景,自己就要學會拉關系?
“我不想拿獎學金。”當成績還不錯家境不太好的大三男生何建飛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周圍的同學都覺得很奇怪:“聽過不拿助學金的,不想拿獎學金的還是第一次,又不是成績不好!”
其實,建飛說出這句話也是出于無奈。
三年來,陳建飛一直是努力學習的好學生,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可獎學金卻從未有一次光臨過他。“其他同學莫名奇妙的綜合測評分一大堆,我卻只有做志愿者得的那么零點幾分。”原來,陳建飛所在學校獎學金評選考核中,綜合測評分占的系數(shù)很高,“那些什么主席、部長之類綜合測評分高達七八分,而一般人的只有兩三分。按規(guī)則算下來,綜合測評高出的五六分相當于平均成績高10分。”
事實上,并非陳建飛不愿意參選社團干部,是一次走過場的社長選舉讓他徹底失望。
那次選舉社團的社長,每個參選同學都要做一個約5分鐘的演講,談談自己一年來的社團工作及對社團發(fā)展瓶頸的認識和解決辦法。陳建飛為選舉足足準備了一個星期,上臺幾乎是脫口秀,現(xiàn)場得到了熱烈的掌聲?山Y果,他只是“陪太子讀書”。
“準備再充分有什么用,掌聲再熱烈有什么用,我們只是被邀請來作秀,來見證早已內(nèi)定的新社長上任這一刻。”讓陳建飛最郁悶的是,最后他連社團里的部長都沒能當上。這次經(jīng)歷讓他認識到,自己除了做好社團指定的工作并努力學習之外,從來沒和社長等“領導”吃飯拉關系。
“其實,也不是我不想拉關系。只是我家家境不好,連生活費都有困難,哪有什么錢請別人吃飯。本來想說拿獎學金幫家里省點……”陳建飛說,“除了"不值錢"的成績,我沒有別的可以拿出來和別人比。”
像陳建飛這樣的同學并不少。有“老董”之稱的董成龍最近也很郁悶,那次參選學生會生活部長的經(jīng)歷讓他再次對這個組織失望了。老董大一也有和陳建飛一樣的遭遇,今年大三的他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又一次去面試,用他的話說叫“再給學生會一次機會”。
其實,老董有這么大的勇氣是因為他所報的部門,只有包括他在內(nèi)的兩名同學競選,而一個部門至少有一個正部長一個副部長,也就是說,不出意外老董是一定能被選上的。
可意外真的就出現(xiàn)了,最后生活部干部名單里沒有他的名字。這是因為半路殺出了個程咬金。
這個“程咬金”是和輔導員走得很近的同學梁兆秋。“就算我能力不行吧?可既是國家獎學金得主,還是校學生會干部的黃偉堅,競爭院主席團副主席時也被一個成績不好也沒啥學生會工作經(jīng)驗的同學擊敗了,這讓我很難不去懷疑。”老董解釋說,這兩個獲勝者平時和輔導員關系都很密切。
家庭背景并沒有傳說中的那么神通廣大
不過,也有一些同學表示,盡管學校里有很多關于學生干部以及“官二代”如何占盡好處的說法,但都是大家的揣測,是傳說。
而那些被質(zhì)疑的學生干部以及家庭背景好的同學則覺得很委屈。
“很多同學只是看到事情的表面,我們背后的辛苦又有誰知?”擔任院學生會主席職務的張璇說,學生干部每天花在幫助老師解決學院瑣事的時間都有兩三個小時,遇到什么大事,還得熬夜加班。
“很多同學沒有參與到學生工作之中來,不知道個中滋味。”福建一高校的輔導員劉老師表示,希望同學們認真看待這些事情,不清楚的就不要亂傳。劉老師還說,一些家境好的同學,更容易參加到公眾活動中,并起著領頭羊作用。“很多家境好的同學會覺得自己有這么好的條件,怎么能做得比別人差。”劉老師說:“如果他們做得不好的話,這些孩子會覺得很丟臉,很對不起家人,特別是父母親。”
“在這樣的壓力下,他們更懂得去堅持。”劉老師說,“其實,學生工作很繁瑣,需要參與者有很高的積極性。”
(應被采訪者的要求,文中部分學生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