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濟寧市氣象臺,氣象專家指著衛(wèi)星云圖告訴記者,近一周,濟寧地區(qū)都沒有降雨的跡象。馬輝 攝
9月中旬至今全市降水量僅4.5毫米,溫暖干燥天氣仍將持續(xù)
“千年極寒”,只是個傳說?
29日,記者從濟寧市氣象局了解到,從9月中旬至今,全市持續(xù)著晴好無雨的天氣,平均降水僅4.5毫米,與往年同期相比,今年不僅入冬遲,溫度偏高,天氣也是異常干燥。雖然“千年極寒”的說法在坊間廣為流傳,從目前情況來看,讓這一說法似乎成了一個傳說。
29日,濟寧的最高氣溫達到17℃,而30日當天的最高氣溫則預計達到18℃,本周內,全市大部分地區(qū)的最高氣溫都將超過10℃以上。即將進入12月份了,但是在戶外,多數(shù)市民只是穿個棉服,鮮有行人穿上羽絨服御寒,而在一些賣場內,保暖內衣的銷量也比往年大幅下降,一些溫暖的室內還能見到蒼蠅。
早在入秋時節(jié),坊間就盛傳“千年極寒”的說法,一時間,商場內的羽絨服也成了搶手貨,兩個多月過去了,“千年極寒”的版本又變成了“暖冬”的說法。據(jù)氣象部門的記錄,去年11月份的全天平均氣溫為4.6℃。“今年11月份的全天平均氣溫要到12月初才能統(tǒng)計出來,但是從目前來看,整個11月份由于天氣持續(xù)晴好,氣溫明顯偏高。”濟寧市氣象臺副臺長劉強告訴記者。
去年11月上旬,濟寧便迎來了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降雪,這個月份共有3場降雪。但是從氣象部門目前的監(jiān)測情況來看,今年,整個濟寧地區(qū)12月上旬都沒有降水的跡象。“今年基本是秋旱連上了冬旱,9月中旬之后,濟寧地區(qū)基本無有效降雨,平均降水量僅為4.5毫米,較歷年偏少88.9毫米。”劉強介紹,濟寧10月、11月的歷年平均降水量分別為41.2毫米、17.3毫米,去年10月、11月的降水量分別為20毫米、23毫米,而2008年的10月、11月相對干旱,但降水量也分別達到了10.8毫米、4.7毫米。“總體來說,目前這段時間的降水是非常少的。”劉強表示。
據(jù)氣象專家分析,造成目前降水稀少的原因是,入秋以來,北方冷空氣雖然較為頻繁,但勢力不強,同時南方暖濕氣流偏南,所以無法與北方冷空氣在我省配合而產生降水。
干旱程度尚不到藍色預警
“與往年及前兩年的降水情況相比,這段時間降水量太少了,但還不到發(fā)布干旱預警的嚴重程度。”濟寧市氣象局副局長朱桂林表示,前三季度,濟寧地區(qū)的累計降水量超過700毫米,已大大超過了往年,從全年來看,只是降水明顯不均勻,地下水位仍處于平穩(wěn)狀態(tài),比往年同期略有下降。
朱桂林告訴記者,從2002年至今,濟寧僅發(fā)布過一次干旱預警,當時的情況是百年一遇的旱情,大運河航道都斷行了,情況十分嚴重。三四年前,濟寧進一步完善了干旱預警的制度,分為紅、橙、黃、藍四個等級,其中藍色預警最低,紅色預警最高,根據(jù)多少年一遇發(fā)布干旱預警。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還不到發(fā)布干旱藍色預警的程度。
城區(qū)供水運行基本平穩(wěn)
“雖然目前濟寧的天氣持續(xù)干旱,但由于今夏全市降雨量較大,城區(qū)南部最淺水位在8米左右,5大水廠運行情況平穩(wěn),城區(qū)供水未受到影響。”29日,濟寧中山公用水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在城區(qū)南部,地下8米處就能發(fā)現(xiàn)地下水。”濟寧中山公用水務制水分公司趙經理告訴記者,濟寧的地勢北高南低,今年夏天,濟寧的降雨量較大,尤其是北部地區(qū)。該公司有專門工作人員負責監(jiān)測地下水位,目前水位比較穩(wěn)定,城區(qū)水位最深處也在17米左右。
該公司擁有的水井一般在150米左右,最深的為1000米,“抽取的是巖石中的水,水質很好。”趙經理稱,公司5大水廠的管網出廠后形成貫通,可隨時調配自來水的供應方向。濟寧城區(qū)每天抽取地下水12萬立方,夜晚用水量少時,水廠部分機器停轉,只保證正常的供水壓力即可。
會適時進行人工增雨
“老不下雨,人們就會想到‘人工降雨’,但是這個概念是錯誤的,氣象部門并沒有‘人工降雨’的能力,沒有云層是不可能實現(xiàn)人工降雨的,只能通過向云層發(fā)射裝有催化劑的火箭彈,使云層凝聚,從而形成降水,準確的概念應該是‘人工增雨’。”濟寧市氣象局副局長朱桂林告訴記者。
“每年的一些缺水季節(jié),氣象部門都會有人工增雨的措施。”朱桂林告訴記者,目前,濟寧氣象部門共有12部火箭發(fā)射器,催化劑主要使用碘化銀。今年4月份進行過一次人工增雨,主要是在泗水、鄒城山區(qū)的缺水地區(qū)進行發(fā)射。目前尚不具備人工增雨的條件,等到缺水區(qū)域上空云層較多的時候,氣象部門會適時考慮進行人工增雨。
皮膚病患者數(shù)量增多
本月持續(xù)又暖又燥的天氣,也使季節(jié)性流行疾病和皮膚類疾病患者數(shù)量增多。濟醫(yī)附院皮膚科主任田中華介紹,入冬以來,每天平均接診200例患者,其中兩成以上的患者是面部皮炎、干性濕疹等皮膚類疾病。
田中華說,氣候干燥可以誘發(fā)或增加皮膚類疾病的發(fā)病率。由于氣候干燥,各種病菌懸浮在空氣中,容易傳播。此外,皮膚的水分流失比較多,汗液和油脂減少,皮脂膜明顯減少,易受周圍環(huán)境病菌的入侵,導致一些皮膚類疾病的發(fā)生。
田中華建議,天氣干燥一定要注意保持皮膚清潔、濕潤。洗澡不宜過勤,水溫不宜過高,應少用肥皂、洗滌劑等堿性洗滌用品?梢杂靡恍30%-50%的甘油,尿素霜等保濕用品。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