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青島1月7日電 (牛曉娜 胡耀杰)記者7日從此間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獲悉,在剛剛結束考察返回青島的西太平洋科學考察實驗研究共享航次中,科考隊員在西太平洋海域成功布放6100米深海測流潛標,這是中國迄今在大洋成功布放的最深觀測潛(浮)標。
據介紹,“西北太平洋海洋環(huán)流與氣候試驗(NPOCE)”計劃是由中國科學家發(fā)起,美國、德國、澳大利亞、日本等8個國家、19家科研機構共同參與的國際合作計劃。此次西太平洋科學考察共享航次是該計劃啟動以來,中國首次在西太平洋進行的大型考察,實現了海洋調查資源的共享。
據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胡敦欣介紹,該6100米潛標是國際上在該海域布放的最深測流潛標,布放海域海流強勁多變、海底地形陡峭,布放難度較大。此次成功布放,實現了通過聲通機連續(xù)收取15天的海流觀測數據,發(fā)現該處的棉蘭老潛流(MUC)非常強勁,達到意想不到的流速。這為深入了解棉蘭老潛流動力學、太平洋西邊界流動力結構及其對熱量輸送和氣候的影響有著重要的科學實踐意義。
據悉,該6100米潛標的成功布放除具重要科學意義外,對中國大洋觀測潛標設計、投放技術的發(fā)展,大洋潛(浮)標觀測網建設和進一步推動NPOCE國際合作計劃的實施,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