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xié)委員潘祖堯:
□近30年來,我國城市建設中的痼疾非但沒有得到根治,反而又有新的發(fā)展。
□我既感嘆于內地城市化的迅猛發(fā)展,也覺得中國的城市建設實在太亂了,毫無特色。
□盲目發(fā)展這個“中心區(qū)”、那個“核心區(qū)”,以致交通堵塞在許多城市成了難以解決的問題。
□有人甚至想復制老北京的‘八大胡同’,簡直不可思議。這些假東西又有多少價值?
近30年來,我國城市建設取得了史無前例的大發(fā)展。但城市建設中的痼疾非但沒有得到根治,反而又有新的發(fā)展,令人憂心忡忡。”
在8日下午的全國政協(xié)十一屆四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16位政協(xié)委員先后發(fā)言。
站在人民大會堂的發(fā)言席上,全國政協(xié)委員、香港房屋協(xié)會原主席潘祖堯,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話,言辭懇切地細數當前內地城市建設中的“九大問題”。
隱憂
錢是花了,效果如何?
千城一面
“雷同的規(guī)劃、雷同的建筑、雷同的景觀,到內地城市去看看,感覺每個城市都差不多”。
69歲的潘祖堯是全國政協(xié)委員,香港房屋協(xié)會原主席,他的發(fā)言題目是“城市建設中的隱憂”。
這位歷任亞洲建筑師學會理事長、世界華人建筑師協(xié)會會長的建筑師歷數城市建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首先就是“首都效應”:“北京干什么,外地也跟著干什么”。
他說,北京建了國家大劇院、鳥巢、水立方等建筑,地方上也照葫蘆畫瓢,蓋了不少劇院、體育館。“錢是花了,效果如何?任何建筑,要從本地實際需求出發(fā),不僅技術上要可行,經濟上也要合理。”
“在城市改造過程中,大家熱衷于大拆大建,結果把城市的個性和靈性給扼殺了。真是令人痛心!”
隱患
規(guī)劃規(guī)劃,墻上掛掛
盲目規(guī)劃
“你高我比你還高,你大我比你還大,這難道不是大躍進思維模式的翻版?”
除了“千城一面”,潘祖堯還指出,城市規(guī)劃論證不充分、不合理。人們常說的“規(guī)劃規(guī)劃,墻上掛掛”、“政府換屆,規(guī)劃改樣”,無視專家意見,“搞一言堂”等問題并未得到根治,從而犯了不少常識性錯誤――超高層建筑防火問題未得到切實解決,就遍地林立。道路交通規(guī)劃缺乏全面的前瞻性研究,就盲目發(fā)展這個“中心區(qū)”、那個“核心區(qū)”,以致交通堵塞在許多城市成了難以解決的社會問題。
除了各地在城市建設中競相攀比“高、大、全”的現(xiàn)象之外,潘祖堯還直言不諱地指出,“建筑的決策權不在建筑師的手里,建筑師往往只能起到參謀、陪襯的作用。”
隱痛
盲目崇拜洋設計師
非洋不取
“1958年我們自己設計的人民大會堂,現(xiàn)在看,也很好嘛!50多年過去了,為什么我們越來越不自信了?”
作為資深的建筑大師,潘祖堯稱,我國在科學技術上還相對落后,所以總在找差距,這是完全正常的?墒牵ㄖ系牟罹,往往僅是形式上的差距。“要知道,形式上只存在差異,穿衣戴帽各有所好,即使外國是好的,中國人也不一定接受。”
他一針見血地指出,近年來,我們對外國人的建筑方案奉若神明,如果外國人做了在國外都不敢用的新、奇、特,就更以為了不得啦!總認為洋和尚會念經,瞧不起中國建筑師。
潘祖堯在兩會期間接受記者采訪時也稱,現(xiàn)在有一種風氣,就是盲目崇拜洋設計師,“非洋不取”,現(xiàn)代的、后現(xiàn)代的、偽傳統(tǒng)的紛紛登場,“讓中國成了外國設計師的試驗場。”
不懂保護
“當年德國人建的濟南火車站拆了,哈爾濱的老火車站也給拆了。你說可惜不可惜?”
潘祖堯批評現(xiàn)在對古建筑保護不力,同時也批評一些地方建筑盲目的“復古風”。
他說,對古代建筑,痛定思痛,大家腦子里還有根要保護的弦,可是對近現(xiàn)代建筑,卻幾乎沒有保護概念。10多年來,在城市大發(fā)展中,不知拆了多少有歷史意義的近現(xiàn)代建筑。有一個城市為了建新樓,把一個一百多年的天文臺給拆了,試問全國還有幾個百年前的天文臺?當年德國人建的濟南火車站拆了,哈爾濱的老火車站也給拆了。你說可惜不可惜?
荒唐復古
“有人想復制‘八大胡同’,簡直不可思議。這些勞民傷財的假東西又有多少價值?”
“相反,各地卻熱衷于造假古董,‘中國傳統(tǒng)文化城’、‘明清一條街’,花樣翻新,不一而足,甚至有人想復制老北京的‘八大胡同’,簡直不可思議。這些勞民傷財的假東西又有多少價值?”
潘祖堯對一些地方的仿古現(xiàn)象深惡痛絕,他說,一些地方對傳統(tǒng)建筑看不起,認為它們老舊、破敗,于是推倒重建,結果新修起來的這些建筑全沒了靈魂。
但他表揚了麗江。“麗江保護得還不錯,在原有建筑上翻新,沒讓現(xiàn)代建筑進來太多,保留了原來的味道。”
直言
實在太亂,毫無特色
各級政府盡快制止 重復過去的錯誤
“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盡快集中有關專家學者,認真研究我國幾十年來城市規(guī)劃、城市建設的經驗教訓,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當務之急是各級政府要清醒地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盡快制止重復過去的疏漏和錯誤。”
除了全國政協(xié)委員的身份,潘老也是資深的建筑大師,1973年在香港成立潘祖堯建筑師事務所,1981年擔任亞洲建筑師學會理事長,后來又擔任過世界華人建筑師協(xié)會第一任會長。
為什么對內地建筑有這么多感觸?潘祖堯稱,“我從事建筑業(yè)很多年,雖然人在香港,但在內地也承接過一些項目,既感嘆于內地城市化的迅猛發(fā)展,也覺得中國的城市建設實在太亂了,毫無特色。”
“中國的建筑師應該具有獨立的思考精神和創(chuàng)造精神,吸收本土建筑精華,學習世界建筑理念,并且贏得城市的信任,這樣中國的建筑才會有改觀。”他說。
在潘老發(fā)言的過程中,掌聲一次次響起,送給這位專家的直言和睿智。“潘委員講得真好。他講了真話、實話。他講的許多現(xiàn)象,也許我們看起來都司空見慣了,但卻反映出許多問題。”走出人民大會堂,來自中國醫(yī)學科學院的張澍委員說。
治病
“攤大餅”式發(fā)展要改
限車限房是權宜之計還是長久良方?
據新華社北京電 限制購車,限制購房套數、限制外地人購房……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表示,隨著我國城市化快速發(fā)展,人口劇增、交通擁堵、房價上揚、資源環(huán)境緊張等“城市病”已日益凸顯,一些城市由此出臺的各類限制性措施,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也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焦點話題。
限行將形成“城市孤島”
觀點北京市最近出臺政策規(guī)定,外地車高峰時段禁入五環(huán)。陳振樓代表表示,強制限行帶有“地域”色彩,妨礙了正常的人財物流通,不符合市場經濟規(guī)律,容易形成“城市孤島”,不利于區(qū)域經濟發(fā)展。
限車“硬性”能否“理性”
觀點近期,一些城市出臺“搖號購車”等限購政策。袁妙枝代表認為,必須公車、私車一視同仁。假如公車還在無限制增加,那限車有多大意義?陳振樓代表則表示,限車不是長久之計。還是要落實“公交優(yōu)先”戰(zhàn)略;同時要改變“攤大餅”式的城市發(fā)展方式。
限購房價或報復性反彈
觀點國內多個城市出臺樓市“限購令”。但丁然代表認為,房價是否能真正回歸理性,還很難說。大城市嚴厲限購可能導致“熱錢”外流,形成“擠出效應”,有可能促使尚沒出臺限購政策的城市房價上漲,也可能出現(xiàn)房價的報復性反彈。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