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美豬”、“瘦肉精”……央視“3·15”晚會一曝光,“雙匯肉”一夜之間眾人“矚目”。盡管央視曝光的河南濟源雙匯食品有限公司與山東德州雙匯食品有限公司(下稱 “德州雙匯”)并非同一家企業(yè),但是德州雙匯冷鮮肉還是在市場上受到了“同門兄弟”的連累。廠區(qū):與平時沒啥兩樣
19日上午,經濟導報記者來到位于德州市經濟開發(fā)區(qū)晶華路的德州雙匯,公司門口停著五六輛出租車,司機們正站在一邊閑聊,公司員工三三兩兩地走過,當被問及有關“瘦肉精”的問題時,幾乎所有的人都表示,德州雙匯用的豬來自德州本地及河北衡水等周邊地區(qū),沒什么問題。
德州雙匯是雙匯集團在山東的惟一生產基地,由后者于2003年10月投資2.5億元設立。
德州雙匯生豬采購部部長關群才對導報記者表示,“瘦肉精”事件對德州雙匯生豬的采購、屠宰沒有太大影響,目前生豬屠宰量為3000-4000頭/天,與此前基本持平。
關群才說,公司不進行生豬養(yǎng)殖,都是與養(yǎng)殖戶簽訂協(xié)議,收購經過嚴格檢疫后的生豬。
對于生豬的檢驗檢疫,關群才表示,一般都是在養(yǎng)殖場產地報檢,檢驗合格后發(fā)三證(動物產品檢疫合格證、商品交易確認單及商品信譽證、統(tǒng)一銷售憑證);在生豬進廠前,由德州市相關部門的駐廠獸醫(yī)檢驗;進廠后,再由企業(yè)技術部和品管部聯(lián)合進行一頭一檢,檢查包括是否含“瘦肉精”等多項指標。“一旦發(fā)現(xiàn)問題,都能夠找到相關責任人。”
在該公司北門,導報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在對前來送生豬的車輛進行消毒。來自平原縣的養(yǎng)殖戶老于告訴導報記者,他養(yǎng)殖的生豬主要喂玉米、麥麩還有飼料,飼料都是從知名廠家購買的,“可不敢自己亂加東西,一旦檢查出來,賠錢不說,以后再也沒法干了。”
在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里,導報記者看到來自武城、寧津等地的七八輛送豬車,養(yǎng)殖戶告訴導報記者,他們送來企業(yè)就收,“和平時沒啥兩樣。”超市:就算“放心肉”也不敢買了
雖然對生豬收購和屠宰沒有影響,但目前有消息稱,濟南、青島等地雙匯產品已從多家超市、賣場下架,而這些產品大多產自德州雙匯。
產品下架對德州雙匯銷售影響有多大?關群才表示,自己只負責采購,銷售的情況不清楚,“銷售都是由總部直接負責的,具體你問漯河總部吧。”
導報記者輾轉找到德州雙匯銷售部一劉姓部長的電話,多次撥通后均被掛斷,隨后他發(fā)來短信表示正在開會,讓導報記者與他短信聯(lián)系,導報記者發(fā)短信說明想了解“瘦肉精”事件對德州雙匯銷售的影響,但截至導報記者發(fā)稿時,仍未收到答復。
導報記者19日在德州采訪發(fā)現(xiàn),雙匯牌肉類制品雖然在當?shù)厝杂袖N售,但情況很不樂觀。
導報記者走訪德州市區(qū)多家商場、超市后發(fā)現(xiàn),大部分超市的冷鮮肉專柜的雙匯產品已經下架。“16日,我們接到上級通知,所有的雙匯冷鮮肉已全部下架。德百超市肉品專柜銷售員向導報記者表示。“原來覺得雙匯是放心肉,我家一直都買它,吃了好幾年。現(xiàn)在不敢買了,其他品牌的肉也不敢吃了,沒曝光也不說明沒問題。”正在該超市購物的張女士說。
據當?shù)孛襟w報道,“瘦肉精”事件曝光后,德州雙匯立即對本公司生豬采購、產品生產等多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排查,目前未檢出含有“瘦肉精”的豬肉及肉類制品。在德州市區(qū)多家雙匯冷鮮肉銷售點,導報記者看到,盡管保鮮柜上張貼了由德州雙匯出具的質量檢驗報告,但其銷量慘淡。“現(xiàn)在都沒人來買肉了,降價賠錢也沒幾個人來買。”位于三八路的一家雙匯冷鮮肉加盟店老板抱怨說,廠家沒有發(fā)出任何信息,自己只能苦苦支撐。和他僅一墻之隔的另一品牌冷鮮肉專賣店則門庭若市。
與此同時,導報記者發(fā)現(xiàn),很多超市仍有雙匯牌系列火腿腸在售,但商家沒有張貼任何形式的通知或告示,提醒消費者注意雙匯肉制品的安全情況。
雖然雙匯成品肉制品未下架,但購買的人不多。市民尹女士說,“瘦肉精”事件對她的消費行為有一定影響,暫時不會購買雙匯的肉制品。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