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圣城濟寧消息網(wǎng)訊 ■七一特別報道
心向群眾映黨徽
——記基層民政黨員干部謝守月
本報記者 山進
作為一名基層民政黨員干部,他情牽百姓冷暖,心系艱苦群眾,十幾年如一日,一心為民,無怨無悔;無論在工作和生活中永葆黨員本質,牢記黨的宗旨,把自己全部的情和愛獻給了亟待救助的艱苦群眾,把黨和政府的關心播灑到了最需要溫暖的處所,始終讓黨的光輝照射在艱苦群眾心坎。他就是市中區(qū)民政局社會救助科科長、市中區(qū)慈善總會副秘書長兼慈善辦公室主任的謝守月。
多年來,謝守月同志被評為市區(qū)民政系統(tǒng)先進個人,2004年被省民政廳評為全省民政信訪工作先進個人,2006年被評為全市慈善工作先進個人,2006年6月被區(qū)委授予市中區(qū) “五星級優(yōu)良共產(chǎn)黨員”聲譽稱號,2008年6月被市中區(qū)區(qū)委授予市中區(qū) “抗震救災優(yōu)良共產(chǎn)黨員”聲譽稱號。2008年12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 “濟寧市抗震救災捐助先進個人”聲譽稱號,2009年榮獲濟寧市“首屆孔孟之鄉(xiāng)慈善獎”。
救助工作
他時刻提示自己:必定要把涉及群眾利益的大事辦好辦實,讓政府放心,讓群眾滿意。艱苦群眾不容易。
城市低保工作是市中區(qū)社會救助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得到全社會的關注。他從上任第一天起就對全科室人員立下規(guī)矩:“城市低保工作是艱苦群眾的生命線,體現(xiàn)了黨和政府對低收入群眾的關心,有關黨的威望和政府形象。要正確認識手中的權利,任何人不準徇私舞弊。我是科長,更應當率先垂范。歡迎同志們和群眾對我的工作進行監(jiān)督。”說到就做到,他一次次婉拒了宴請,退回了一件件禮品也得罪了很多人,但是他一點也不懊悔,總說:“我只是做了我應當做的!我信任,我的朋友最終會懂得我的!
盲人低保對象孫鳳娥提起謝守月,不停地豎起大拇指。2008年,孫鳳娥跑到市中區(qū)民政局來咨詢低保政策,謝守月熱情地招待了她,詳細懂得了她的家庭情況,馬上安排基層的低保工作人員到家里調查落實,當場承諾20日內辦理完畢,并親自把老人送到公共汽車上。孫鳳娥老人很感謝,如今逢人就夸:“咱們民政局謝科長真是為民服務的好干部!”
慈善工作
他認為:慈善事業(yè)是一項巨大而高尚的事業(yè),是凈化人類靈魂的純粹事業(yè),是值得每一位慈善工作者畢生為之奮斗的美好事業(yè)。
在勸募工作中,他不僅采用傳統(tǒng)的方法為艱苦群眾積極勸募,而且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采用設立慈善冠名基金的情勢,向社會廣泛募集資金,推動慈善勸募工作的發(fā)展。中區(qū)慈善總會,自2005年6月成立以來。向社會募集慈善資金 (包含基金)4700多萬元。這個鮮明的數(shù)字背后不知包含了他多少血汗和汗水。他認為:為艱苦群體募捐是一項光榮的使命,是不可推辭的義務,應當以飽滿的熱情和豪情,持續(xù)不斷地搖旗吶喊!
在“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災工作中,作為一名基層民政黨員干部,他雖然不能親自到抗震救災的前線,但是在后方的抗震救災捐贈工作中,認真履行職責,積極獻計獻策,全力組織做好抗震救災捐助和物品采購工作,為災區(qū)國民供給了有力的支撐。 在地震產(chǎn)生后的一個多月里,無論是在辦公室,還是捐贈現(xiàn)場,他始終繁忙在抗震救災捐贈運動的第一線,調度、指揮、和諧救災捐贈工作。有時忙得連飯都顧不上吃,經(jīng)常工作到深夜。眼睛熬紅了,嗓子沙啞了,而他卻笑呵呵地說:“國家有難,匹夫有責,何況我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在玉樹地震救災工作中,他依然如故。
2005年以來,他相繼參與了中區(qū)慈善總會開展的 “朝陽助學”、“情暖萬家”“康復助醫(yī)”、“愛心助殘”“慈善助困”、“愛心復明”、“夕陽扶老”等救助工程,救助艱苦群眾近2萬余人次,博得了群眾的高度贊美。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