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義純的堂弟表示,堂兄平時為人膽小怕事,借他個膽子也不敢殺人。
鐘義純家一貧如洗。
曾家同樣貧困,經(jīng)歷此番風波,曾慶香的老伴已搬離老屋。
一場“安樂死”風波傷及兩個家庭 專家稱案件具有標本價值
新聞追蹤
年近七旬的農(nóng)民曾慶香頑疾纏身,多次尋死;同為農(nóng)民的老友鐘義純助其“安樂死”。這樣算“助人”還是“殺人”?該不該判刑?今年4月,江西龍南縣老漢鐘義純被訴故意殺人,引發(fā)廣泛關注。
近日,鐘義純的命運塵埃落定。江西省贛州市中院對其作出二審判決認為,鐘義純主觀上非間接故意,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不應是故意殺人罪。因此,判處有期徒刑二年。
但這場官司注定沒有贏家。原被告家庭都堅稱自己是受害者,對判決結果不滿。律師表示,該判決樹立了一種導向:“安樂死”是違法行為,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這正是本案的標本意義所在。
文/圖 本報記者 肖歡歡
實習生徐婉琪
鐘義純協(xié)助曾慶香尋死是否算故意殺人,從一開始控辯雙方就展開了激烈交鋒。
交鋒
故意殺人VS過失致人死亡
龍南縣人民檢察院指控,2010年10月17日下午,曾慶香邀約鐘義純到他家,當晚二人商量吃安眠藥自殺一事,曾要求鐘在他吃了安眠藥后叫他不應時填土掩埋,鐘答應了。
10月19日上午,曾慶香來到鐘家,給鐘義純200元工錢。午飯后,曾慶香在鐘家后山事先挖好的坑里吃了安眠藥。此時鐘義純到達,約十五六分鐘后,鐘叫了曾四五聲不見其回應,沒有確認其是否死亡,便按其要求用泥土將曾埋了。經(jīng)鑒定,曾慶香系窒息死亡。公訴機關認定鐘義純非法剝奪他人生命,構成故意殺人罪。
鐘義純則辯解稱,他曾三次勸曾慶香不要自殺,坑是曾自己挖的,曾吃了安眠藥后,他用手探了鼻子發(fā)現(xiàn)沒有氣了,也不會動,他才埋了土,其行為不構成故意殺人罪。
但法院認為,鐘義純在偵查階段接受訊問時沒有說用手探過被害人是否還有呼吸,故對該辯解不予采信。
辯護人提出,被害人窒息死亡不能排除是他自己在頭部套上塑料袋所致,被告人主觀上非故意,更符合過失致人死亡罪的特征。
調查
曾之死與鐘有無直接關系
曾慶香之死,一開始就撲朔迷離。從去年10月開始,有關部門進行了長達數(shù)月的調查。
龍南縣法院審理查明,鐘義純和曾慶香在龍南縣城因賣草藥而相識。不久,曾向鐘訴說自己得病幾十年,很痛苦,想自殺。鐘曾經(jīng)勸曾不要自殺,并建議他將病治好。
2010年10月17日下午,曾約鐘到家,晚飯后曾說想自殺,要求鐘幫他填泥埋了。鐘當時說這是犯罪。
但曾慶香說不填泥就會發(fā)臭,同時他要求鐘義純要把蛇皮袋放到他臉上,以免填泥時弄到臉,自己又在臉上蒙上白色的塑料袋。鐘義純按照他的要求做了。
次日凌晨,家屬見曾慶香幾天沒有回家,向公安機關報案。10月20日上午,偵查人員找到曾慶香的尸體并進行解剖檢驗,委托江西濟源司法鑒定中心進行法醫(yī)學病理檢驗。
該案主審法官李智輝告訴記者,報告直接證明曾慶香之死與鐘義純有無直接關系。如果從主觀上來講,鐘當時明知曾沒有死亡,卻放任并追求這種結果,最終導致曾死亡,其行為就構成故意殺人罪;如果當時鐘主觀上認為曾已經(jīng)死亡,但曾死亡并不是他希望的,其行為就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兩者區(qū)別很大,前者可以判處死刑,情節(jié)較輕的也要判3~10年有期徒刑;而后者情節(jié)較輕,可判3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醫(yī)認為:死者曾慶香尸體上未見明顯創(chuàng)傷,結合現(xiàn)場勘查、尸檢情況、調查走訪的相關檢驗結果分析,曾慶香系被壓有泥土的塑料袋封閉呼吸道窒息死亡。
終審
領刑兩年基本塵埃落定
另一個決定鐘義純命運的是被害人妻子鐘全娣的證言。這一次,她幫了鐘義純大忙。
她證實,曾慶香患有精神分裂癥,基本上每個月都會發(fā)病,發(fā)病時會罵人、流口水,服藥后會有牙齒抽痛反應,很痛苦。2010年10月16日曾慶香發(fā)病,第二天清醒時多次說要自殺,10月17日又說要自殺。當天下午,曾就打電話把鐘叫來吃晚飯。
第二天曾慶香離開家時跟妻子說去鐘家,如果3天后沒回家就說明他死了,不要去找他,讓他埋在鐘家背后的栗樹園中,省得燒埋要花錢。
偵查人員于去年10月28日上午在位于渡江鎮(zhèn)新布村河口小組東側“坑尾”的栗樹園內發(fā)現(xiàn)一個土坑,經(jīng)辨認,坑中男尸系曾慶香。
龍南縣法院認為,鐘義純主觀上并不希望被害人曾慶香死亡,其行為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公訴機關對其犯故意殺人罪的指控應予變更。
鑒于被告人只實施了用泥土填埋行為,屬情節(jié)較輕,依法應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被告人歸案后能如實供述其罪行,且當庭認罪,可酌情從輕處罰。但其犯罪行為給被害人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應予以賠償。
今年5月25日,該院判決鐘義純犯過失致人死亡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并賠償死亡賠償金71050元、喪葬費12348元共計83398元給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鐘全娣等5人,限于判決生效后兩個月內付清。
但鐘義純不服判決,認為自己并無主觀殺人故意,應判無罪,遂提起上訴。贛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近日作出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這意味著,鐘義純協(xié)助老友“安樂死”而領刑兩年已基本塵埃落定。
官司
終無贏家恩怨難停
法院判決并未讓兩家家屬的恩怨消停下來。原、被告雙方家屬齊齊喊“冤枉”,稱自己是受害一方。
父親暴斃讓曾家4兄妹很受傷。曾慶香的兒子曾東良昨日表示,全家對判決很不滿意。“判得太輕了,鐘義純應該被判死刑,他殺了人。”他說,父親在沒有咽氣的情況下被活埋,尸體還要被挖出來尸檢,然后再火化,按照農(nóng)村的風俗,這很傷感情,算是“橫死”。而且母親經(jīng)歷了這場風波,如今已無法在老家平靜生活。
更讓全家氣憤的是,法院判決的8萬多元賠償也成了“空頭支票”,無法兌現(xiàn)。因為鐘義純的女兒已外嫁,兒子鐘志軍有間歇性精神病,家里一貧如洗,根本無力償還。
而鐘義純的女兒鐘東輝同樣不滿,認為父親應判無罪。“誰會為了200元錢去殺人?他好心幫人蓋了一下土就被判2年,你說冤不冤?”
鐘義純被抓后,照顧患精神病的哥哥的責任落在了鐘東輝肩上,而作為單身媽媽的她同時還要照顧15歲的兒子,每月僅千元工資難以支撐,此番近8000元的律師費都是借來的。對于法院判決賠償,她表示“搞不懂”,是否要申請再審,她還沒想好。
專家視點
不可輕易助人“安樂死”
長期關注“安樂死”問題的廣東寶慧律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藺存寶律師表示,安樂死問題非常復雜,涉及道德、倫理、法律、醫(yī)學等諸多方面,故我國至今尚未立法。如果協(xié)助別人“安樂死”,依照法律可能被以故意殺人罪等罪名處以刑罰。但像本案中被告人一樣,被以過失致人死亡罪定罪量刑,十分罕見。
他表示,我國對“安樂死”的爭議焦點在于生命權和人格權哪個更重要。支持者認為,人的尊嚴更重要,與其讓生命垂危的人受病痛折磨,不如讓其有尊嚴地死去。況且在多數(shù)情況下,死亡選擇是死者生前的意思;換言之,“安樂死”的結果是死者生前導致的,故幫助其死亡的人沒有過錯,不應該追究法律責任。
但反對者認為,人的生命權高于一切,除非法院判決或者戰(zhàn)爭,任何人不得剝奪他人生命。如果法律授權進行安樂死,或者法律對其不進行處罰,那么很可能導致公民生命被以安樂死的名義剝奪。尤其在病人被痛苦折磨得意識不能自制,容易作出錯誤判斷的時候。另外,如果法律承認安樂死的合法性,還可能導致道德風險如不愿意或者無能力贍養(yǎng)老人的子女,可能利用安樂死的名義殺害老人。
時至今日,我國仍未啟動“安樂死”立法,但已有多名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在部分城市進行試點。
藺存寶認為,不論該案判決結果如何,社會上都會有爭議。該判決極具導向作用,即安樂死是違法行為,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這對有此想法或面臨此況的人都是一種威懾。這也許正是該案的樣本價值,將促進我國安樂死立法。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