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海淀區(qū)寶盛東路,一位學生前去探視安置的新學校。本報記者 浦峰 攝
“多所打工子弟學校收到關停通知”追蹤
前情提要:今年,大興、朝陽、海淀三個區(qū)共有24所流動人口自辦校面臨拆遷,涉及在校生1.4萬余人。其中,海淀區(qū)4所、朝陽區(qū)9所、大興區(qū)11所。8月16日,市教委承諾“不讓任何一個就讀的學生失學”。(本報從16日起曾連續(xù)報道)
本報訊 市教委“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正在開始落實。目前,海淀、朝陽區(qū)教委已經著手開始進行分流學生安置,大興區(qū)除了西紅門鎮(zhèn)的4所學校還在協(xié)商中外,其余7所學校已開始安置分流學生。
海淀:投入900余萬 增配師資144名
海淀區(qū)共有4所拆遷學校,涉及分流3200余名學生。目前,4所學校分流結果確定,新希望小學、紅星小學學生被分流到北京石油學院附屬小學北校區(qū);綠園小學學生被分流到肖家河樹村分校;苗苗小學學生被分流到中塢小學、陶行知小學和六郎莊小學。海淀區(qū)政府承諾專項投入900余萬元,用于校舍修繕、改造,搭建臨時教室,配備課桌椅,增加配備師資144名。
朝陽:三校開分校接納分流學生
大興區(qū)4鎮(zhèn)將拆除11所打工子弟學校,但目前無一拆遷。大興區(qū)教委副主任王濱介紹,拆遷分流方案由各鎮(zhèn)鎮(zhèn)政府制定,瀛海、舊宮兩鎮(zhèn)的4所學校已經關閉,鎮(zhèn)政府正在安置分流學生。黃村鎮(zhèn)鎮(zhèn)政府昨天剛與學校簽訂了關閉協(xié)議,之后將立刻著手安置;西紅門鎮(zhèn)還在與個別學校協(xié)商。王濱表示,如果有學校9月1日仍未啟動安置,學生可先在原來的學校繼續(xù)就讀。他表示,各個鎮(zhèn)都進行過前期調研,有充足的學位接收分流學生,“肯定9月1日開學時,不會讓一個學生沒學上。”
追訪 之 海淀
“活動中心”變身學校引家長擔憂
海淀區(qū)馬坊村一活動中心“變身”學校;家長擔心辦學質量問題
前日下午,海淀區(qū)馬坊村寶盛東路一活動中心,名為“北京石油學院附屬小學”的校牌掛牌。新學校作為北京石油學院附屬小學的北校區(qū),接納紅星小學、新希望小學分流學生。近日,前來探訪的多位家長擔憂,“活動中心”變身學校后,相關硬件是否達標,教學質量是否下滑等。昨日,海淀區(qū)教工委副書記喬鍵稱,該新校區(qū)符合辦學標準,師資力量優(yōu)越,不需繳納“贊助費”。
現(xiàn)場 “活動中心”掛牌成學校
昨日上午,海淀區(qū)馬坊村寶盛東路32號,寫有“北京石油學院附屬小學”的簇新銀色牌子掛在大門一側。大門另一側,是一金色牌子,上寫“北京市海淀區(qū)清河青少年活動中心”。大門關閉,里側是數(shù)十間灰色瓦房,瓦房東側,是一個運動場。
附近居民稱,新校牌于前天下午掛上。此前是“活動中心”。
昨日上午,數(shù)十位家長帶孩子透過大門空隙察看新校園。他們要求進入的要求遭值班人員拒絕。值班人員稱,家長可在8月26日前帶孩子來報到,辦理入學事宜。
意外 帶期望來,揣問號走
昨日上午,“活動中心”門口,石女士愁眉不展。她的兒子10歲,之前在紅星小學就讀,學校被取締后,她8月17日接到“報到通知”,兒子被分流到“北京石油學院附屬小學北校區(qū)”,要求8月26日前報到。“石油附小是名校,孩子肯定有前途”,石女士異常高興。
但“帶著期望”實地探訪后,石女士心情低落,“沒想到是個活動中心”。她最擔心的是新校是否有能力接納分流的所有學生;學校會不會收“贊助費”;新學校教學質量會不會與主校相比有落差;聘用的教師會不會無證上崗;分流學校太遠能否就近入學等。
“我不希望這里變成另外一所違規(guī)的打工子弟學校。”石女士說。
現(xiàn)場,也有家長擔憂,進入新校后,孩子學習成績如果跟不上,會不會復讀。
答疑 新校優(yōu)于打工子弟學校
昨日,針對諸多家長疑問,海淀區(qū)教工委副書記喬鍵回復說,“北京石油附小北校區(qū)”由“北京石油學院附屬小學”承辦,新校區(qū)軟硬件達標,符合辦學標準。學校師資力量與以往打工子弟學校相比要優(yōu)越。“所聘教師均具備教師資格證,有相當教學經驗。”
有家長擔憂新學校離家太遠,能否選其他學校就近入學,喬鍵說“希望能相互理解”;有家長擔憂“孩子成績差會不會遭遇復讀”,喬鍵稱,要看學生自身學習情況和努力程度,“公立學校成績差的學生也有復讀可能。”
面孔 學校取締,教師迷茫
昨日,突然“失業(yè)”的王女士一臉迷茫。“我不知道將來會干什么?”
王女士介紹,她來自內蒙古,2001年來京在紅星小學擔任數(shù)學、物理教師至今。王女士介紹,紅星小學有45名教師,包括她在內,大多數(shù)教師無資格證。目前,多數(shù)“失業(yè)”教師在設法安置他們失學的孩子。“工作沒有了,孩子不能沒學上。”
王女士稱,學校未婚教師多選擇去有辦學資格的打工子弟學校工作,但大多數(shù)教師仍然無業(yè)。近日,王女士在一家教公司任兼職家教,每天只有上午半天班。
同樣迷茫的還有紅星小學校長謝女士,學校被取締后,很多學生家長找她解決學生分流安置問題。“先解決孩子們入學問題,再考慮自己的工作。”據(jù)悉,海淀其他被取締學校中,多數(shù)教師也失業(yè)。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