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了漲了,又漲了!”今年以來,生豬價格飆漲,而近期的豬肉價格再度驗證了一句話:“沒有最高,只有更高。”目前,我市生豬價格19.8元/公斤,與年初相比增長45.6%;去骨帶皮豬肉價格29.5元/公斤,與年初相比增長45.3%;仔豬價格32元/公斤,同比上漲150%,與年初相比增長110%。
近日,記者采訪兗州和鄒城兩地的生豬養(yǎng)殖戶、屠宰廠、經紀人,看看豬肉價格到底怎么了,究竟錢被誰賺走了?
養(yǎng)殖戶:母豬漲價,補欄者很少
1斤豬肉成本高達6.5元
據鄒城一養(yǎng)殖戶介紹,按照現在的收購價,一頭豬健康長到220斤,然后平安出欄,也就賺600多塊錢。玉米已經突破1.2元/斤,配好的豬飼料也高達1.75元/斤,按照長到220斤前,喂3斤料長1斤肉算,光飼料錢就要5.25元/斤,之后則是喂7斤料才長1斤肉,成本更大。一頭豬從出生到出欄要打十幾種疫苗,要吃各種保健藥,冬天要取暖,夏天要用降溫設備,1斤豬肉加0.5元都打不住。人工費也是大頭,現在雇一名工人一個月至少1000元,每月出欄100頭的豬場得需要3名勞動力,兩斤豬肉再加0.6元的成本。最后再算上場地租金等各項意外開支,1斤豬肉的成本高達約6.5元。
養(yǎng)殖戶需要的是繁殖能力強的原種能繁母豬,還有品質優(yōu)良的品種豬仔,而現在這兩類豬的價格已經高得很離譜。母豬和豬仔的漲價,也是養(yǎng)殖戶沒有補欄的重要原因。“照理說,豬肉價格漲得這么高,大家都爭著補欄了,可現在誰敢補?”一位養(yǎng)殖場業(yè)主道出了心中的顧慮。據他介紹,養(yǎng)豬成本的高漲,以及對豬肉價格波動的預期,使養(yǎng)豬場都采取了保守做法,維持原來規(guī)模已經算是有魄力的了。“大家都怕暴漲之后是暴跌,很多養(yǎng)殖場已經開始減少能繁母豬的數量,現在養(yǎng)豬場的觀望情緒都很濃,大家都擔心在下一個養(yǎng)殖周期,豬肉價格會出現暴跌,但照此情況發(fā)展下去,豬肉供應量始終上不去,豬肉價格是不會有回落苗頭的。”
屠宰廠:殺豬賣豬都沒暴利
1斤白條肉成本在14元以上
目前,生豬收購價在9.7元/斤至9.9元/斤,白條豬肉的批發(fā)價是12.6元/斤,零售市場上的普遍售價是16元/斤,面對如此之高的歷史價格,很多人都會質疑:究竟錢被誰賺走了?
據鄒城某屠宰廠有關負責人稱,現在殺豬不僅沒有利潤,反而倒賠。9.9元/斤的收購價還需付給經紀人10元/頭的提成,7元/頭的裝豬費,3元/頭的產地檢疫費,10元/頭的車費,加上一頭豬約在運輸過程中折秤3斤。綜合起來,一頭豬到屠宰廠的費用是60元,折合0.3元/斤。屠宰廠要配冷庫,給豬肉排酸遇冷的車間,一個月電費8萬元,還有人工費,算下來一頭豬的屠宰成本是27元左右。到這個階段,一斤豬肉就要超過10元了。一般200多斤的生豬放血、去毛、除下貨后只剩130斤左右,如果不算下貨的收入,白條肉的成本在14元/斤以上。
至于零售環(huán)節(jié),市區(qū)某大型超市的相關負責人表示,豬肉和雞蛋的扣點是所有商品中最低的,絕對不超過6%,加上超市經常拿出部分豬肉搞促銷活動來拉人氣,利潤非常低。
生豬經紀人:手持“雙刃劍”
收豬手續(xù)費為每頭11元左右
市農調隊有關工作人員介紹,“生豬經紀人”這個稱謂一直貫穿著整個生豬產業(yè)鏈,這是一把雙刃劍。有了這些走街串巷的經紀人,養(yǎng)殖戶手里的生豬才能最快的變成資金,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生產過程中。從這一點來說,生豬經紀人可以說是生豬產業(yè)鏈的“潤滑劑”,但同時也是生豬上市成本增加的原因之一。
目前,收豬手續(xù)費為每頭11元左右,而一個中型屠宰廠的年屠宰量就在20萬頭左右,算下來,僅一個屠宰廠一年因生豬經紀人產生的成本增加200多萬元,放大到全市,將是一個巨大的數字。而這個巨大的數字,將稀釋到市民每日購買的豬肉當中。另據介紹,生豬經紀人帶來的成本增加不止于此,分散收購造成的運輸成本,毛豬因代謝造成的過程折損等,都要附加到商品豬上市成本當中。
據鄒城一生豬經紀人張先生介紹,通常情況下,看600頭豬最終能談下200頭豬就很不錯了,其中有養(yǎng)豬戶惜售抬價的因素,也有豬的質量、體重不過關的因素,尤其是眼下,本來存欄量就低,養(yǎng)豬戶的惜售心理也很強,收豬很難。“以前是信息員一天幾十通電話推銷豬,現在是每天幾十通電話打給各地信息員問豬源,但收集到的活豬數量確實比往年少很多,被屠宰廠逼急了,就只能蹲守在養(yǎng)豬戶家里,求也得把豬求回去,否則以后沒法合作了。”
新聞鏈接
商務部:
上周豬肉價格較前周上漲0.1%
中國商務部23日公布,上周(8月15日至21日)商務部重點監(jiān)測的食用農產品價格小幅上漲,當中豬肉批發(fā)價格較前一周上漲0.1%。
數據顯示,18種蔬菜平均批發(fā)價格比前一周(下同)上漲2.1%,其中生菜、大白菜和油菜等葉類蔬菜價格漲幅居前,分別上漲15.1%、14.1%和11%。
中秋節(jié)臨近,部分食品加工企業(yè)備貨增加,雞蛋零售價格上漲0.8%。糧油零售價格穩(wěn)中有漲,其中花生油、豆油、菜籽油和大米分別上漲0.5%、0.3%、0.3%和0.3%,面粉價格與前一周持平。
肉類價格小幅波動,羊肉、白條雞、豬肉分別上漲0.6%、0.2%和0.1%,牛肉下降0.1%。目前鮮活海產品上市量增加,加之江蘇、湖北等主產區(qū)淡水魚陸續(xù)上市,8種水產品平均批發(fā)價格下降0.9%,降幅擴大0.1個百分點,其中小帶魚、大黃花魚和草魚價格下降2.1%、1.7%和1%;鯉魚、鯽魚和大帶魚下降1%、0.9%和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