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ST黃海股價連續(xù)第二個交易日跌停,其背后仍是投資者對有意入主的江蘇凱威化工實力的擔憂。
經濟導報記者發(fā)現,和ST黃海類似,近期山東有意重組的多家上市公司,如ST德棉、*ST 九發(fā),其大股東的位置都被有房地產背景的省外企業(yè)占得。
相似之處還有,在股權轉讓中,與新任大股東同時進場的,都有兩家投資公司;且新任大股東都實力有限,實際控制人更擅長資本運作,*ST 九發(fā)的大股東浙江新世界更坦承入主僅是財務投資。
而對于單個總股本最多才2.56億股的這3家上市公司而言,如若遭遇資本玩家的翻云覆雨,其重組進程則注定將漫長而艱辛。
房地產資本來襲
11月1日,ST德棉披露,德棉集團收到國務院國資委批復,同意德棉集團分別向浙江第五季實業(yè)、北京東景圣錦投資、上海森福投資轉讓 4500 萬股、2351.23 萬股和2000萬股ST 德棉股份,背后有房地產身影的浙江第五季實業(yè)將成為ST德棉新任大股東。
類似的一幕在十幾天前剛剛發(fā)生。10月18日,黃海集團分別與凱威化工、上海永邦投資、新疆海益投資簽署股份轉讓協議,出讓其所持ST黃海全部股份,以房地產投資為主的自然人伍宏林將成為ST 黃海實際控制人。
而目前正在停牌的*ST九發(fā),其原大股東中銀信也在幾個月前將所持股權全部轉給以房地產開發(fā)為主的浙江新世界以及自然人沈仁榮、姜德鵬,浙江新世界成為其現任大股東。
新入主者實力一般
在房地產調控的背景下,房地產資本入主上市公司總讓人心生疑慮,更何況新入主者實力一般。
據導報記者了解,凱威化工2010年實現營收1.66億元,凈利潤僅457萬元;今年前8個月實現營收1.42億元,凈利潤895萬元。而4.73億元的收購資金,也要由伍宏林以家庭房產、旗下物業(yè)公司及置業(yè)公司的房產作抵押,由信托公司發(fā)行不少于3.5億元的專項集合信托計劃來募資解決。
浙江第五季實業(yè)從事各種實業(yè)投資、營銷策劃、廣告設計、商品批發(fā)等業(yè)務,但財務狀況一般。截至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總資產為8722.13萬元,總負債3715.97萬元,營收279.8萬元,凈利潤僅13.93萬元。
同伍宏林參、控股多家房地產企業(yè)類似,浙江第五季實業(yè)實際控制人吳聯模旗下也有多家企業(yè),包括杭州第五季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杭州六合實業(yè)有限公司、杭州楚天廣告有限公司、杭州第五季房地產策劃代理有限公司和上海嘉都物業(yè)有限公司;其妻名下則有多家百貨、商貿、地產公司。
不過,仔細研究吳聯模手中的各張“牌”,似乎沒有一張具備單獨注入上市公司作為主業(yè)的能量,且各個公司規(guī)模普遍偏小。
而伍宏林名下除凱威化工外,柏盛物業(yè)資產主要為幾棟別墅,且已做好變賣的打算;遠旗置業(yè)、東湖科技園等則為房地產公司,目前不適合用于上市;凱威化工持有的江蘇德賽化纖有限公司10%股權,因沒有話語權,也不適合上市。
資產質量稍好的為入主*ST 九發(fā)的浙江新世界,不過其2008年和2009 年營收僅有3596.26萬元和1.03億元,2010年更是銳減到僅300萬元;這3年的合并凈利潤則分別為-231.22萬元、2733.37萬元和5827.2萬元。且在入主之初,浙江新世界即明確表示受讓股份系財務投資,并沒有針對*ST九發(fā)的重組計劃。
資本炒作之嫌
導報記者注意到,伍宏林和吳聯模另一相似之處是擅長資本運作。
關于伍宏林,公告顯示其擅長市場營銷、品牌運營、資本運作、企業(yè)管理等。而在浙江第五季實業(yè)披露的信息中,吳聯模同樣“擅長市場營銷、品牌運作、資本運作等”,其與妻子張朱晟合計持股61.21%的第五季國際有限公司已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資料顯示,伍宏林曾在 ST 金谷源任職副總經理,而ST金谷源長期以來就是借殼目標,先是聯華國際信托投資有限公司,后又傳出北京信托,接著就是金礦注入。伍宏林本人則被報道有利用內幕交易的嫌疑。
導報記者還注意到,ST黃海、ST 德棉和*ST九發(fā)股本規(guī)模都很小——*ST九發(fā)總股本為2.51億股,ST黃海2.56億股,ST德棉則僅為1.76億股;截至10月31日,這3家公司的總市值僅分別為22.99億元、23.07億元、18.23億元。
從A股之前盛行的炒作方式來看,資本玩家喜歡這樣的公司——一個老壺,在裝入新酒之后價格成倍上漲,炒作者由此漁利。而對于喜歡“講故事”和“聽故事”的資本市場而言,投資者對這種運作也持支持態(tài)度,因為這類公司往往會有不錯的市場表現。不過,風險也隨之而生。
以伍宏林準備進行的信托募款為例,資本市場上已有不成功的先例。導報記者了解到,大元股份的大股東上海泓澤今年曾先后找到包括國投信托、安信信托等在內的國內規(guī)模較大的信托公司,希望通過信托融資籌得30億元,以收購珠拉礦業(yè)79.64%的股權以及大漠礦業(yè)100%股權,但最終未能募資成功。
不過,上海泓澤卻并非沒有斬獲。利用收購礦業(yè)的消息,上海泓澤通過高位減持收回了其接手大元股份的成本。據悉,上海泓澤的減持價格基本在20-30元的區(qū)間,套現超過6億元;而2009年上海泓澤接手5080萬股大元股份的價格只有5.6億元左右。另外,截至今年9月底,上海泓澤還持有大元股份2800萬股的股權,目前市值超過3億元。而在大元股份股價從去年16元上漲至43元,再跌至目前22元附近的過程中,真正能獲益的普通投資者又有多少呢?
“這些資本進入可能是試探性的,如果環(huán)境不好就可能退出!饼R魯證券分析師劉保民對導報記者表示,地產資本頻頻入主上市公司,可能是賭宏觀經濟政策在未來會放開。
而根據*ST九發(fā)披露的信息,浙江新世界受讓的3740萬股股份已于8月2日解禁上市。停牌前*ST九發(fā)的股價為9.19元/股,比浙江新世界的受讓價格5.06元/股高出不少。由此,無論是減持還是轉手,浙江新世界都將有賺無賠。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