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勢“解放思想、跨越發(fā)展”的春風,王丕鎮(zhèn)吳崗村的村民跳出傳統(tǒng)思維定式,結合自村實際,開辟出一條以經濟林改造為主線的強村致富新路。為確保經濟林改造工作順利進行,王丕鎮(zhèn)政府和吳崗村村民角色扮演、任務分工,各自站好自己的崗,共同唱響新農村致富的最強音。
政府做好“指導員”、“聯絡員”、“服務員”。吳崗村包含東吳崗村和西吳崗村兩個行政村,兩村地理位置偏僻,道路交通滯后,經濟基礎十分薄弱。為幫助吳崗村村民脫貧致富,徹底丟掉落后的“帽子”,王丕鎮(zhèn)黨委深謀遠慮,綜合調研考察,決定開發(fā)利用兩村毗鄰萊河段的優(yōu)勢區(qū)位,開發(fā)荒灘河堤,為村民指出一條以核桃種植為主的經濟林改造致富路。隨后,鎮(zhèn)分管領導帶領農業(yè)站工作人員和兩村的村干部及村民代表外出參觀、實地學習,并邀請資深農林專家入村開展面對面的傳道授課,針對核桃林的生長習性和種養(yǎng)技巧為群眾答疑解惑。考慮到兩村經濟條件拮據,黨委政府還給予充分的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承諾全權負責土地復墾平整的全部費用,減輕村民的經濟壓力,鼓勵并保護群眾經濟林改造的積極性。
村民做好“辦事員”。明朗的市場前景、誘人的經濟效益,再加之政府大力度的扶持,都極大地激發(fā)和鼓舞了村民經濟林改造的熱情。村班子成員士氣高漲,即刻行動,丈量土地,根據核桃樹生長的土地尺寸要求,核算種植數量。并按照每棵樹苗15元、每畝栽種33棵樹苗的標準,清算出每戶村民需繳納的購買苗木的資金數額,通過村廣播公布于眾。之后,村干部兵分兩路,一組人員在村辦公室接待前來交納購苗款的群眾,另一組人員登門入戶,對那些居住偏僻或者出行不便的村民上門收款,方便快捷。截至目前,兩村賬目核算完畢,購苗款正在爭分奪秒的收繳過程中。(鞏慧)
程桂鳳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