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周,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忙于扮演東道主角色:先是八國集團峰會18日至19日在馬里蘭州戴維營舉行,緊接著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第25次峰會20日至21日在芝加哥舉行。不出外界所料,兩場峰會成果寥寥。美國媒體說,對奧巴馬而言,外交政策固然重要,但這些政策的制定與推行耗時費力,只會分散競選精力。
美聯(lián)社說,八國集團峰會和北約峰會舉行前,長篇峰會宣言的大部分內容已經擬就。同往常一樣,峰會引發(fā)世界對經濟、安全等重要議題的關注,卻未能給出實質性“驚喜”,匆匆收場。
顯而易見,全球經濟和阿富汗問題,兩場峰會的重頭戲,對奧巴馬而言卻無法與已經拉開帷幕的總統(tǒng)競選相比。同共和黨總統(tǒng)競選人米特·羅姆尼一樣,奧巴馬眼下的關注重點在于創(chuàng)造就業(yè)崗位,讓民眾對國內經濟滿意。幾乎所有的分析師都認為,經濟將是選戰(zhàn)決勝所在。即便如此,奧巴馬還有一場峰會要應付。二十國集團峰會定于6月在墨西哥舉行,穩(wěn)定經濟是重要議題。
另外,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定于9月在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舉行。奧巴馬已經表示,由于民主黨全國會議定于同一周舉行,宣布他為總統(tǒng)候選人,他將不會親赴俄羅斯。不過,不少分析師認為,奧巴馬或意在“報復”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借口組閣不親赴八國集團峰會。除了峰會,還有為數(shù)不少的國際論壇等著奧巴馬。論壇的重要意義在于,它給予國家領導人另一渠道和平臺,發(fā)表自身看法。奧巴馬戲稱,自己快得“峰會病”。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