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胃腸道疾病的多發(fā)季節(jié),其中大多數(shù)都是由飲食不當引起。隨著氣溫持續(xù)升高,6月份以來濟南各大醫(yī)院胃腸道疾病患者明顯增多,有些醫(yī)院的消化內科胃腸道疾病門診量甚至較前幾個月增長一半左右。專家就此提醒,夏季飲食有諸多禁忌,市民朋友需格外注意。
胃腸道疾病門診量 增長一半左右
隨著盛夏來臨,胃腸道傳染病病原生長繁殖活躍,各類胃腸道疾病進入高發(fā)期。濟南市疾病控制預防中心發(fā)布的6月份疾病預報中,也提醒市民和相關衛(wèi)生部門重點注意胃腸道疾病的預防。
山東省千佛山醫(y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yī)師陳自平告訴記者,今年入夏以來溫差較大,來就醫(yī)的胃腸道疾病患者明顯增多,其中有不少是抵抗力較弱的老人和孩子,“尤其是上午,來看病的患者都扎堆,與前幾個月相比每天門診量增長明顯。”而記者從山東大學第二醫(yī)院和濟南市第五人民醫(yī)院獲悉,醫(yī)院消化內科胃腸道疾病門診量甚至較前幾個月增長一半左右。
陳自平在接診中發(fā)現(xiàn),這些胃腸道疾病患者大都有發(fā)燒、惡心、嘔吐、陣發(fā)性腹痛等癥狀,大部分患者肚臍周圍有疼痛感,血常規(guī)檢測中白細胞數(shù)量升高,“這些癥狀大都是由吃東西不注意和吹空調過多造成的。”隨著氣溫升高,人的睡眠質量會有所下降,加上使用空調后,室內外溫差加大,導致人體抵抗力下降,從而給各類致病菌以可乘之機。
濟南市第五人民醫(yī)院大內科主任梁韶春說,人們在夏季一飽口福的同時,尤其要警惕胃腸道疾病,未經(jīng)徹底煮熟的食物,如蝦、蟹、蠔等,以及沒有洗干凈的生吃食物,如蔬菜、水果等,都容易引起急性胃腸炎。
冰箱里的食物 不能放置時間過長
進入盛夏后,除了飲食不潔易引發(fā)胃腸道疾病外,過度依賴冰箱也是胃腸健康的大敵。
梁韶春舉例說,夏天食品容易腐爛,冰箱成了很多市民生活中的必需品。有的市民習慣于把冰箱視作食品的“保險箱”,喜歡在冰箱中長期儲存大量食物,又不定期清潔冰箱。殊不知,食物在冰箱中保存時間過久,各類細菌尤其是大腸桿菌就會在濕冷的環(huán)境中滋生。取出食物即食用,細菌就會入侵胃腸引發(fā)“冰箱性胃腸炎”.
夏天人們大都喜食涼拌菜,有的人喜歡將拌好的涼菜放入冰箱的冷藏箱中冰后再吃,這種食用方式是不科學的。一旦冰箱久未清潔,涼菜會沾染上細菌,而且涼菜冷藏后雖然爽口,卻會刺激胃腸道,不利于健康。
冰箱中冷藏菜肴時間最好不要超過24小時,取出食用時一定要加熱透。涼拌菜最好隨做隨吃,不要在冰箱中長期保存。冰箱中保存冷藏食物要注意把溫度控制在4℃以下,時間最好不要超過24小時。再次食用時一定要加熱,一般超過70℃以上,細菌才能被殺滅。
不可一味追求冰爽 冷飲要適可而止
貪吃冷飲一直是胃腸道健康的“宿敵”.
冰鎮(zhèn)飲料雖然冰涼爽口,能解一時暑熱,但大量進入胃腸道后,冷刺激就會導致胃腸道血管驟然收縮,血流量減少,引起胃腸道痙攣性收縮,引發(fā)腹痛、腹瀉。冷刺激還會干擾腸胃的正常蠕動,導致消化功能失調,影響消化液的分泌,使免疫力下降。此外,大部分冷飲和飲料的含糖量都較高,過度依賴這些冷飲還會導致食欲下降。
梁韶春說,每到夏季醫(yī)院都會接診不少因貪吃冷飲而引發(fā)腹痛、腹瀉的患者。適當吃一些冷飲或飲料,的確可起到一定的祛暑降溫作用,但千萬不能吃得太多、吃得過快。夏季口渴時最好選擇加鹽的溫開水,要少喝冰水。
有慢性胃腸疾病史者,最好不要喝冷飲。比如冰啤酒,并非人人適宜,更不能過量,在日常生活中應時刻控制把握飲食,避免過量飲酒。同時,可以用綠豆湯、西瓜等清熱食物來代替冷飲,既能讓人覺得清涼,又不會傷害腸胃。
肉蛋奶和魚蝦相對危險 市民需謹慎
相對而言,引起胃腸道疾病的食品主要有肉類、蛋奶類、豆制品、魚蝦、糕點等。
陳自平指出,由于這些污染食物的致病菌不分解蛋白質,被污染的食品通常沒有感官性狀的變化,容易被忽視?墒侨绻M食了這些有毒食物,在6到12小時后病人常有惡心、嘔吐、腹痛和腹瀉癥狀。很多生的食物也可能帶有致病菌,進食未經(jīng)徹底煮熟的海鮮如蝦、蟹、蠔等或進食未經(jīng)洗凈的蔬菜水果等易引發(fā)胃腸道疾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81695000,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