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平昌與高靜兩位代表談呂劇。
兩位代表“唱”談呂劇。
“馬書記,您好!”“高老師,您好!”
11月10日下午,在黨的十八大山東團代表團駐地——北京國際飯店的一樓大廳內(nèi),兩位山東代表——濟寧市委書記馬平昌和山東呂劇院演出一團團長高靜在分組討論會議的休息時段遇到了一起,兩人的話題便從呂劇開始。而正在一樓采訪的大眾網(wǎng)記錄了這一場對話的場景。
馬平昌說自己的老家是淄博淄川,從小就喜歡呂劇,而且會哼唱幾段。作為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高靜更是在現(xiàn)場演唱起了新編呂劇《江姐》的選段。
“紅巖上面紅梅開,千里冰封踏雪來,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币磺T,聲音清亮、唱腔優(yōu)美,引得不少人駐足觀看,馬平昌也忍不住鼓掌叫好。
“呂劇朗朗上口,很大眾化,在山東有一大批戲迷!”馬平昌話鋒一轉(zhuǎn)說,“但是,感覺新編呂劇好像沒有原來的老味道了。”
對此,高靜說,呂劇老的唱腔相對簡單,容易學,會唱的人多。新編呂劇則豐富了唱腔,比較復雜,不容易學會。
“這樣會不會出現(xiàn)老的不愿意聽,年輕聽眾、觀眾沒有培養(yǎng)出來,而出現(xiàn)觀眾、聽眾斷層的問題?”
面對馬平昌這一個很內(nèi)行的“尖銳”問題,高靜坦言,目前確實有這種情況存在,所以她準備建議省教育廳,把“前方傳來好消息……”等優(yōu)美唱詞編入教材,讓山東的娃娃們從小就接受山東呂劇的熏陶。
開會的時間到了,兩位代表握手再見,并相約有時間再“唱”談呂劇。 (特派記者 尹玉濤 王磊 盛堃 尹海洋 發(fā)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