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凱在宿舍里學習。(朱磊 攝)

工作中的馮凱。(朱磊 攝)
馮凱今年35歲,是濟寧運河賓館宴會廳尚品部的一名廚師,微山縣馬坡鎮(zhèn)馮莊村人。
在濟寧餐飲界,馮凱也是個名人了。中餐特二級廚師,出版了《白馬河》、《微山湖老嬤嬤燉魚》兩本書,與讀者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洋溢著濃郁地方風情的各種特色菜。
2012年12月12日,記者來到濟寧運河賓館時,馮凱正在烹調間切姜末。隨后,起鍋、熱油、爆香、翻炒,利落的刀法、精準的用料、嫻熟地翻炒,5分鐘后,一道散發(fā)著香味的熱菜出鍋。
揣著夢想的男孩
馮凱說,他家就在“梁祝故里”微山縣馬坡鎮(zhèn)的一個不知名的小村莊——馮莊村。一條白馬河從村東緩緩流過,給了他無盡的美好記憶和遐思。馮凱說,每每想起那條穿越童年的河流,他都覺得河水承載了自己很多美麗的希望和夢想。這個夢想不是掙錢,而是讓他魂牽夢縈的文學。
“上學的時候我語文成績挺好,喜歡寫作文。別人寫一篇作文可能需要一堂課、兩堂課,我用20分鐘就能完成!瘪T凱自信地說。
1993年,馮凱初中畢業(yè)。這一年的夏天,他收到濟寧第一職業(yè)中專的錄取通知書。隨后便來到該校就讀機電專業(yè)。1994年,畢業(yè)后的他在濟寧市一家小型鋼廠實習。最終,他發(fā)現自己對這一行業(yè)根本不感興趣。
“我學廚師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認為它能解決溫飽問題……”馮凱坦言,在微山當地,很多村民認為,如果孩子上不了大學,學廚師算是一個很好的出路。
“樹的方向由風決定,人的方向由自己決定!瘪T凱說,沒有方向的人生不精彩,自己已經選錯一次了,不能再找不準人生的方向。
愛寫文章的廚師
1994年底,他開始了自己的學廚生涯。
“做學徒的時候很苦,不但沒工資,想學到技術還得花錢!瘪T凱說,自己就是從最基礎的“剝蔥、砸蒜、壓爐子、提碳”學起。一段時間后,便開始捉刀殺魚殺雞。
1997年,馮凱回到微山縣老家,開始學習以魚為主的微山湖菜!白鰪N師,要有自己的拿手菜,就像作家寫小說要有自己的獨特風格一樣……”馮凱告訴記者,微山湖菜是魯南及蘇北最有名的地方菜系,其食材全部來源于微山湖。微山湖菜不僅在濟寧市、山東省有了較大影響,現在已走進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馮凱憑借自身的優(yōu)勢,將微山湖菜做的有聲有色有滋味。
2000年,廚藝漸進的馮凱開始到微山縣較有名氣的酒店做廚師!爱敃r在酒店主要做配菜、切菜、打荷(包裝)等工作。從前我只是個民間廚師,后來終于登上大雅之堂了!”馮凱對自己迎來廚師職業(yè)生涯中的新轉機十分珍視,他更加勤奮學習,刻苦鉆研廚藝。
2002年,馮凱終于迎來了一個走出微山縣闖蕩的機會,經熟人介紹,他來到香港大廈做廚師。
“廚師需要了解各地的飲食文化,不斷學習,擴充自己的視野,要對自己的廚藝不斷創(chuàng)新!瘪T凱說,創(chuàng)新是廚師的生存之道,只有創(chuàng)新才能真正擁有屬于自己的成果!跋愀鄞髲B容納了很多菜品、菜系的名廚,在那里,我才感到自己的眼光開闊了!”談起在香港大廈的學習經歷,馮凱言語之間充滿濃濃的感激之情。
在融入城市的過程中,馮凱經歷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但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