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編如下:
肥胖了,荷包就要瘦?外國有航空公司按乘客重量計算器票錢,令肥人叫苦;但原來還有更辣招數,美國已通過法案,容許企業(yè)向肥胖員工罰錢,以警惕他們招來損失。不想瘦薪,就要瘦身,如此打造健康社會,打工仔可會情愿?
癡肥人口比率達30%的美國,政府為國民肥胖而造成開支負擔不菲,出盡辦法要令人變瘦,企業(yè)亦出一分力。
利誘不成 罰款迫員工減肥
為鼓勵員工減肥,美國企業(yè)一直以獎勵方式,如達到某個減磅數目便有獎賞,或向員工提供健康課程,但成本增加,效用卻不顯著。
美國2010年通過新醫(yī)療法案,包括允許企業(yè)可實施懲罰性措施,若員工健康指標如血壓、膽固醇、體重等未能達標,又不改善生活習慣,便可能面對罰款,金額最高是雇主為員工支付醫(yī)療保險費的20%,法例明年全面實施,罰款比例將升至30%。
車胎制造商米芝蓮預告,明年開始便會向腰圍偏大或患高血壓的員工征收1,000美元(約7,763港元)罰款。男女員工的腰圍,若果超過40吋及35吋要被罰。
有趣的是,汽水一向被指造成肥胖“元兇”之一的百事可樂,也不希望員工肥胖,會向患肥胖相關疾病員工征收每月50美元罰款,若不想被罰,就要參加公司安排的健康課程。
2010年一項調查指,約19%大型及中型企業(yè)有向員工罰錢;今年另一調查指,已有近60%企業(yè)擬未來幾年擬向肥胖員工采取罰錢措施。
企業(yè)向肥胖員工開刀,也是為荷包著想,因肥胖員工患心血管病風險較一般人高,雇主要為他們支付較高醫(yī)療保險費。再者,員工超重或癡肥,也會增加請病假機率,影響生產力。
故此一來是為員工健康著想,但同時亦有利減省成本。
去年美國有大學研究指,每年因肥胖引起的額外醫(yī)療支出便高達1,900億美元。
肥胖人口多 加重醫(yī)療負擔
肥胖人口對福利重醫(yī)療造成龐大負擔,各地政府也積極推動企業(yè)協助向員工宣傳瘦身信息。
日本政府2008年4月立法,要求地方政府和企業(yè)要每年安排員工接受體檢,40至75歲員工若果腰圍超標(男性35.4吋以上、女性33.5吋以上)便要減肥。
減肥不成功就要接受健康教育,如松下電器已承諾2015年前要令25%不達標員工成功減肥。
至于香港地區(qū),肥胖人口不及美國及其它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但也不容忽視。根據衛(wèi)生署數據,BMI達到25或以上屬過重,香港男性有25.8%,12.9%女性也有過重問題。
香港肥胖醫(yī)學會曾經推算,港府于2011/2012年度要動用8億至28億元的醫(yī)療開支,來處理因為肥胖引致的相關醫(yī)療問題。香港未來人口老化嚴重,減少肥胖人口,無疑也有助減省公共醫(yī)療的開支。
倘強制員工減肥 恐惹爭議
不過,若然要香港效法美國及日本的辣招,由企業(yè)督促員工強制減肥,則確實不易。企業(yè)未必愿意做“丑人”,要員工為體重而被罰款,更加惹爭議,隨時惹來歧視肥人的抗議。若企業(yè)硬來這招,說不定會引起員工逃命潮。
要加強員工注意健康,企業(yè)也不是沒做工夫,F時香港不少企業(yè)推動員工健康生活,例如Adidas香港公司會與健身公司合作,員工參與可獲折扣,又定期舉辦籃球、羽毛球比賽等。
臺灣地區(qū)的企業(yè)出手更重,甚至以升職利誘,如臺灣餐飲業(yè)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親自帶員工爬山,更設員工學分制,呼吁員工登山、單車環(huán)島及泳渡日月潭,計入學分成為日后升遷依據?弟幖瘓F更要求員工每年制定年度運動計劃,紀錄平時運動呈報主管。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