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路車開30年 你坐過她的車嗎
8月20日中午11點,再過10天就要過50歲生日的李燕開出了她職業(yè)生涯的最后一班公交車,握著方向盤,她頭一次在駕駛室里落了淚。僅僅開了3公里,她便在經(jīng)四路西口站下了車,站在站臺上,看著自己開了30年的1路公交車漸行漸遠,她淚如雨下。
30年跑一條線 每天來回6趟
“我跟隨老師學習不到1年的時間,最深的印象就是她的和藹、勤懇,她開公交車30年,我簡單計算過,大約行駛了120萬公里的路程,按照赤道周長4萬公里算,她繞地球跑了30圈。”濟南公交五分公司五隊1路車公交駕駛員李燕曾經(jīng)的學生這樣說。20日,李燕退休當天,當年她帶過的部分學生和公司同事給她帶來了蛋糕和鮮花。
1980年,李燕進入公交公司,剛滿17歲、還扎著俏皮小辮的她成了1路公交車上的售票員。每天背著帆布包、手里拿著票夾子的她最向往的就是能夠手握方向盤,成為一名駕駛員。1983年,經(jīng)過一年的學習,她如愿以償成了一名1路公交車駕駛員,這方向盤一握就是30年。從14米長的大通道車,到如今舒適的無人售票車,經(jīng)歷了先后6次換車的她坦言:“城市越來越大,線路越來越長,車也越來越漂亮了,我甚至舍不得離開。”說著,她的眼中閃出了淚花。“她的事跡是濟南公交萬余名職工服務(wù)乘客的一個縮影。”濟南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公交總公司總經(jīng)理薛興海說。多次獲得“先進生產(chǎn)者”“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等光榮稱號的李燕對榮譽沒有那么在乎,帶出40多個學生的她對成績沒有那么驕傲,她只是默默地開著別人不愿開的末班車,每天夜晚11點半才能收車回家;堅持著單程14.7公里的1路公交線,每天來回6趟,穿梭于濟南繁忙的街道。
最體諒夜歸人 唯一的投訴還是個誤會
當年和她一起到1路公交線工作的“小姐妹”有5個,由于線路長、小路多,先后離開了,“我現(xiàn)在是車隊里1路線上最老的女駕駛員了。”李燕笑著說。1路公交車經(jīng)過的路段多是人車混行、道路較狹窄的地方,“或許是因為生活在公交世家吧,所以從沒覺得累。”李燕說,自己的公公、丈夫、兒子都是公交車駕駛員。
多年沒有投訴的她,遇到的唯一一次投訴還是一個誤會。2013年6月的一天晚上,李燕和平時一樣準點發(fā)最后一班車,當車輛走到經(jīng)二緯一路站牌時,乘客上完后,她仍然停在站牌處沒有開車,直到有一人上車后車才繼續(xù)運行。車上有一位年輕小伙子認為她在運行中等熟人,非常生氣,對她進行了投訴。當車隊服務(wù)管理人員落實投訴時了解到,李燕常年跑最后一班車,車上很多是下夜班的固定客流,那天她是在等一位錯過了這班車就無車可坐的老乘客。小伙子了解后非常感動,當即表示撤銷投訴改成表揚。20日,李燕退休了,不知這些熟悉的陌生人以后是否會想起她。
1路:濟南首條公交線路
1938年秋,日本人成立了“華北交通株式會社濟南自動車營業(yè)所”,該營業(yè)所經(jīng)營濟南市內(nèi)客運。起初有客車6部,營運路線1條,東起院前,經(jīng)西門、普利門向西沿經(jīng)二路至十二馬路,全程5.5公里。1945年8月,隨著日本侵略者的投降,“自動車營業(yè)所”關(guān)閉。1948年底,成立市內(nèi)客運營業(yè)所。同時,從原國民黨機關(guān)遺留下的破舊進口車中籌備汽車8部,首先恢復了有“院前至十二馬路”的客車營運路線,全程6站,該線長5.5公里。
1963年8月,該線路被定為1路公共汽車線,全長7公里,設(shè)12個站點,成為新中國成立后濟南第一條公共汽車線路。之后經(jīng)歷了數(shù)次線路延伸,2007年11月,1路線由洪家樓向西沿長至營市街,延伸后貫通了濟南市東西兩大交通樞紐,連接了東西的主要商業(yè)網(wǎng)點。
(通訊員趙東云 張靜茹)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