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島新機場仨方案海星呼聲最高 明年開工
備受社會關注的青島新機場已啟動建設程序。按照規(guī)劃,青島新機場將建設成為與區(qū)域一體化發(fā)展相結合的“區(qū)域性樞紐機場、面向日韓的門戶機場”,還確立了新機場建設5年攻堅計劃,今年將重點圍繞選址、立項等主線任務。昨天,新機場工程建設指揮部相關負責人就新機場為何落戶膠州、新機場方案初定、機場定位及開工時間等方面接受了記者采訪。
方案“海星”最受認可
據介紹,經過半年多的論證,新機場航站樓方案三月份開始報名進行國際招標,五月份定了七家國際公司入標。 9月22日,進行評審,選取了三個入圍方案,這三個入圍方案通過展示,聽取市民及社會各界以及管理者和使用者意見。 “海星”這個方案意見還是比較集中的,也是專家推薦的兩個方案之一,獲專家高票通過。從市民推薦的情況來看,2/3市民對這個方案投贊成票,估計在下月初方案會確定下來。
據介紹,“海星”方案優(yōu)勢主要是創(chuàng)新,一方面這個方案在國際上獨一無二,大膽地用海星做原形,造型非常美,設計的五個指廊的夾角比較小,完全能滿足機場的要求。指廊多了,距離就短了,旅客到最遠的登機位也較便捷,另一個方面相互轉機方便等。
還有,全面體現青島的海洋文化。機場方案和遠期銜接做得比較好,五星后面可再加兩個航站樓,可以有延伸的空間。相關負責人稱,現在預 測的2045年吞吐量非常大,如果發(fā)展速度快 ,在2030年吞吐量就會非 常大了。整個機場建成后,加上兩條跑道,從空中看機場會形成一個齊國的“齊”字,齊魯的門戶,文化的內涵較深厚。青島做為齊魯的門戶,不管是在傳統文化上還是機場功能上都是比較完美的。
功能 初定“南客北貨”
經過機場專業(yè)人士分析和預測,機場百分之七八十的客戶,是來自青島的東岸城區(qū)和西岸城區(qū),北面的約有20%左右,這種因素客觀形成了南客較多。機場吞吐量大增之后,通過各方面研究和分析,會將客貨分離,航站樓南側為客運樓,北側為貨運樓,規(guī)劃當中,機場方面會進行“南客北貨”概念規(guī)劃,最終會形成“南客北貨”的局面。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新機場敲定位置后,一些航空項目紛紛跟了過來,包括飛機的裝備公司、維修公司,大型飛機改裝業(yè)務,還有航空方面的加工、物流,航空延伸的相關產業(yè)都過來接洽。
定位 打造“日韓門戶”
面向日韓是由青島地域特點決定的,目前國內的門戶機場是指京、滬等國際機場,但青島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適合開發(fā)以日韓為主的國際航線。當然國內也有很多的城市開通了日韓航線,但青島離日韓最近,以后可以發(fā)展成“公交航線”,半小時一班,形成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
該負責人介紹,將打造東北亞國際航運綜合樞紐,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和多式聯運中樞,區(qū)域性國際旅客中轉樞紐和主要面向日韓的對外開放門戶。
相關鏈接
新機場的“一四五”
1.“一小時交通圈”:新機場的落戶,青島市民最關心的是距離問題,膠州位置四通八達,公路有環(huán)灣高速,濟青高速、沈海高速、204國道、正陽路省道等,但提出的“公交優(yōu)先”概念不是普通的公交,而是“大公交”,如軌道交通,地鐵、高鐵等。
市區(qū)人怎樣到機場?東城和西海岸可以乘輕軌,而黃島的一些地方和即墨都會有輕軌到達機場周邊。另外還計劃再有一條快線,可直達機場。市民可選擇不同的出行方式到達機場,打造成“一小時交通圈”。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