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核潛艇官兵生活探秘 家屬最怕首長來慰問
平時不惜力,戰(zhàn)時不惜命。在北海艦隊某潛艇基地,一代代艇員把青春熱血甚至生命融進中國核潛艇事業(yè),寫下了不朽的光榮與輝煌;與此同時,他們的親人也在默默守望中讀懂了軍人的奉獻和擔當,用理解和支持給予核潛艇官兵馭鯨蹈海、下潛遠航的強大動力。
“需要一個人進艙,我進;需要兩個人進艙,我必須排第一。”
他們是普通一兵,又是鋼鐵戰(zhàn)士。
在基地“○九廣場”上,矗立著一位英雄的雕像,日夜深情凝望著戰(zhàn)艇和大海。英雄的名字叫孟昭旭。他的故事,基地每位官兵都耳熟能詳:機電長孟昭旭用“堵槍眼”的精神守護鋼鐵巨鯨,是“黃繼光式的水下英雄”。由于忘我工作,孟昭旭透支了自己的身體,45歲那年,這位戰(zhàn)友眼里的“拼命三郎”永遠倒下了。臨終前,他反復說,“感謝黨組織的培養(yǎng),我選擇干核潛艇無怨無悔,死而無憾。”如今,他的兒子孟龍按照父親遺愿,加入藍色方陣,接過父親手中的接力棒。
英雄離開了,但他的精神在基地一直傳承。為了核潛艇事業(yè),一代代艇員前赴后繼、舍生忘死,倪江就是這樣一個。2012年,電工班長倪江在艇員隊擔負戰(zhàn)備值班時突然腹部劇烈疼痛,被緊急送往部隊醫(yī)院。醫(yī)生診斷為腎結石,且結石較大無法自然排出,需要住院20多天進行藥物治療。
“20多天?現(xiàn)在正是部隊訓練緊的時候,我可耗不起,還有沒有其他辦法?”倪江急了。
“體外碎石手術時間短,但對身體傷害較大,而且需到?漆t(yī)院治療。”醫(yī)生回答。
“只要快,怎么都行。”倪江一咬牙,來到地方?漆t(yī)院進行碎石手術。由于結石部位較為特殊,碎石治療進行了10多分鐘,擊打2300多次后才成功打碎結石。醫(yī)生不禁感嘆,“這個兵真是一條鐵打的硬漢!”
這樣的官兵,在基地比比皆是:某艇員隊機電長原杰,在執(zhí)行一次遠航訓練中,裝備突發(fā)險情,他抓起一件棉衣頂在頭上,不顧個人安危,先后5次沖進后輔機艙,其間因體力不支和缺氧暈倒在防水門處;某艇員隊操縱長詹武軍,在八九級風浪中到甲板上搶修裝備,被卷進海里,兩名戰(zhàn)友在生死關頭抓住系在詹武軍腰間的粗繩,將他從漩渦里拖拽回來。趟過一次“鬼門關”后,詹武軍仍然踉蹌著投入搶險,直到完成搶修任務;“深海鐵漢”李洪海,當機電長時立下一條規(guī)矩:“需要一個人進艙,我進;需要兩個人進艙,我必須排第一。”為及時遏制事故苗頭,防止釀成核事故,他曾創(chuàng)下一天內(nèi)4次進入堆艙檢查排險的紀錄,全然不顧身體所受到的損傷。
“家人的奉獻與付出,是核潛艇官兵下潛遠航的不竭‘核動力’”
就在核潛艇官兵們?yōu)辄h、祖國、民族的偉業(yè)不計個人得失、奉獻自我的同時,他們的親人在背后默默地理解與支持他們的選擇。“家人的奉獻與付出,成了核潛艇官兵馭鯨蹈海、下潛遠航的不竭‘核動力’。”基地司令員高峰說。
機電兵劉忠文“姑嫂拜堂”的故事,在基地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劉忠文與本村姑娘趙同嬋戀愛多年,但由于部隊工作忙,不得不連續(xù)三次推遲婚期。那年,在雙方老人的催促下,再一次確定了婚禮日期。然而,眼看著婚期就要到了,部隊卻迎來遠航任務,劉忠文“人間蒸發(fā)”般地沒了蹤影。
婚禮當天,親朋滿座,新娘順順利利進了劉家大門。萬般無奈,父母按當?shù)仫L俗,讓尚未出嫁的女兒套上“男兒裝”,替哥哥在眾人面前來了個“姑嫂拜堂”,舉辦了一場沒有新郎的婚禮。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