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辦公樓37年不換 建起億元福利院
記者實地拍攝的臨邑縣委辦公樓,當年的小樹已經(jīng)長高。記者曹建民攝
縣志上當年的縣委辦公樓跟現(xiàn)在相比幾乎沒什么變化(翻拍)。記者曹建民攝
投資1.5億元建成的縣社會福利中心即將投入啟用(效果圖)。記者曹建民攝
山東商報濟南消息 “縣委、縣政府的辦公樓太舊了,這往往是外地人來臨邑縣的第一印象。”日前,德州市臨邑縣委有關人士對本報記者說。記者了解到,盡管臨邑縣連續(xù)多年奪得德州市發(fā)展綜合考評一等獎和經(jīng)濟發(fā)展考評一等獎,2013年的財政收入更是達到10.8億元,但臨邑縣委、縣政府辦公樓仍是上世紀70年代末的建筑。
臨邑縣委辦公樓位于縣城的東西主干道蒼圣大街上,與兩側現(xiàn)代化的建筑風格相比,這座建于1979年的四層小樓,顯得很不起眼。而縣政府辦公樓建于1977年,僅有3層高,外墻一度出現(xiàn)裂縫,用水泥修補后粘了一層瓷磚。由于辦公樓建得早、規(guī)模小,工作人員不得不多人擠在一間辦公室里辦公。
與縣政府辦公樓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座由財政投資兩億元,總計23層,擁有省內一流設施的縣醫(yī)院病房樓。在縣城城北,一座占地面積90余畝,建筑面積5.2萬平方米的臨邑縣社會福利中心即將建成投入使用。其建筑規(guī)模和設計標準在全省縣級單位中都屬前列。
縣委縣府辦公樓一用30余年
“2013年地方財政收入10.8億元,增長10.7%.產業(yè)投入、項目建設、出口創(chuàng)匯等多項工作居德州首位。”在臨邑縣2014年初的經(jīng)濟工作會議講話中,縣委書記景文新介紹了該縣的經(jīng)濟發(fā)展狀況。
很多人想不到,作為德州市經(jīng)濟發(fā)展排頭兵,臨邑縣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但縣委縣政府的辦公樓卻是又矮又舊。修訂于2003年的臨邑縣志中記載,這兩座辦公樓先后修建于1979年和1977年,全部為磚混結構。宣傳部有關負責人介紹,這兩座辦公樓的外墻早已斑駁破舊,甚至下雨都往里滲水,直到2007年以后,才陸續(xù)更換了鋁合金窗戶,內墻刷了一層涂料,外墻加了一層隔熱保溫層。兩棟矮小的辦公樓,似乎與周圍現(xiàn)代化的建筑風格并不搭調。在縣委辦公樓對面是開闊的群眾性文化廣場,左側是風景優(yōu)美的邢侗公園和功能齊全的工人文化宮。
四人擠在一間18平米辦公室
在縣委辦公樓上的一間紀委辦公室,一名科級干部和三名工作人員擠在一間只有18平方米的辦公室里,其中一半的面積被一臺視頻會議的服務器占據(jù)。而且因為沾了服務器的光,這間小辦公室也有了空調。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因為建得早、規(guī)模小,到臨邑縣就任的縣委書記,使用的都是同一間老辦公室,前后總計有十任書記。
不光辦公樓外表不氣派,連不少辦公的家什也是“老古董”:縣委宣傳部兩臺上世紀80年代的長城牌落地電風扇至今沒舍得扔掉,“如果不是特別熱,我們夏天連空調也不開,這風扇的自然風更健康!”臨邑縣宣傳部的工作人員說。該部的一組木制沙發(fā),每年洗洗座套,已連續(xù)用了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