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況
天賦“麗質”難自棄華山中人盼改造
從將軍路一拐進荷花路,仿佛就把城市的喧囂隔絕在了另一個世界,一個寧靜的鄉(xiāng)村呈現(xiàn)在眼前。華山并不算高,離市區(qū)也不遠,可它就有那么一種絕世獨立的味道。
華山景區(qū)已經掛上了省級地質公園的牌子。登上華山遠望,可以看到,周圍的村落有不少已經開始拆遷。天氣不算太好,但仍有不少人在登山,走過去詢問,他們大多是附近村子的村民。
辛先生住在離華山不遠的東楊村,每天登華山已經是他的必修課。“華山附近的情況近些年來變化不算大,但是華山片區(qū)的改造計劃對于我們來說,是件好事。”辛先生說,他們所在的村子有將近2000人,在這一片區(qū)算是中等偏上規(guī)模的村子,也在拆遷范圍之內,不過具體的拆遷細節(jié)安排還不知道。“聽說有項目組近幾天就要進村了,拆遷應該是近在眼前了。”
辛先生介紹,華山片區(qū)的村子并不算富裕,他們都盼著改造之后能給這一片區(qū)注入新的活力。
“以后這里建成旅游風景區(qū),吸引游客來旅游度假,就會給這一片區(qū)帶來很多人力需求,到時候,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就會有不少再回到這里。”與辛先生同來的馬先生說,“我們都盼著這樣的改造呢。”
遠景
中海進駐華山片區(qū)打造完整教學體系
華山片區(qū)的改造已然加快了步伐。
1月17日,濟南迎來2014年最大規(guī)模的土地出讓,此次出讓的24宗地均以底價成交。中海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以總價31.63億元包攬了華山片區(qū)的4宗地塊,合計土地面積近60萬平方米。土地用途方面,除華山片區(qū)D地塊為居住、商業(yè)外,剩下的華山片區(qū)A、B、C3宗地均為居住用地。
2月16日,中海華山項目舉行開工儀式,這片備受矚目的土地終于迎來一場新的洗禮。中海地產相關工作人員介紹,中海在華山片區(qū)承擔了所有住宅以及商業(yè)項目,總用地約14.6平方公里,公園區(qū)6.8平方公里,各類建設用地約5.0平方公里,地上總建筑面積約960至1160萬平方米。在這個龐大的項目中,配套的、完整的教育體系吸引了不少眼球。據了解,項目內規(guī)劃有1所高中、2所初中、1所九年義務教育學校、4所小學、8所幼兒園,由濟南外國語學校全盤擔綱。
可以預見,幾年后,華山片區(qū)將是濟南北部又一座崛起的新城。
鵲山片區(qū)--“鵲華煙雨”處打造東方威尼斯
離開華山片區(qū),再向西北方向走,經過零點高速到達黃河北岸,便隱約可見鵲山。鵲山與華山遙遙相望。兩山之間原為鵲山湖,昔人稱此景為“鵲華煙雨”.
沿黃河大壩一路向西進入鵲山片區(qū),鵲山周邊雖不復古時勝景,卻多了些人間煙火的溫馨氣息。大壩一側是大片的農田和樹林,另一側時常可以見到在山坡上悠然自在的羊群和牛群。
一位路過的老人很熱情地為記者帶路。老人姓劉,家在齊家舊村。“我們村子原來是在現(xiàn)在鵲山水庫周邊的位置,后來因為修水庫,才搬到靠里的位置。”老人很健談,“原來大壩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會有一個小房子,是防汛用的,那時候黃河發(fā)大水可不是鬧著玩的。不過現(xiàn)在這些房子都拆了,因為黃河現(xiàn)在很‘老實',得聽咱們的。”
老人說,祖祖輩輩已經習慣了這里的環(huán)境。老人表示,最大的不便其實就是交通了。“這里面沒有通公交車,出租車也很少到這里來。大壩上修的路不寬,只怕通公交車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老人嘆了口氣。
進展:龍湖項目上半年將開工,打造東方威尼斯
繞過鵲山,大壩下又出現(xiàn)一大片民居,村民鄭先生正帶著2歲多的小孫子在村頭玩耍,鄭先生介紹,村子名叫鵲山西村,是由原來的5個自然村搬到一起組合而成,現(xiàn)在實行社區(qū)化管理。“鵲山龍湖要開發(fā)的事情,10年前就已經開始說了,10年間也提過不少次,只是到現(xiàn)在也沒有具體情況。如何搬遷、如何補助,現(xiàn)在我們都不清楚。”鄭先生說,“現(xiàn)在村里已經沒有地了,年輕人大多都外出打工,我們其實盼著龍湖可以趕快開發(fā),我們心里也能有個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