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編如下:
“兩高”于3月10日下午向全國人大作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總結去年“兩高”在防范和糾正冤假錯案、確保司法公開、推進司法改革過程中所做的工作,接受人大代表審議。推進司法公開和糾正錯案方面,堪稱是去年法院改革的兩大亮點。
今年“兩高”報告在社會上的關注度頗高,特別是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這不僅是周強當選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交出的首份答卷,更被視為探究未來司法改革路徑的方案圖。應當說,過去的一年,對于中國司法改革而言,進展很大,推進司法改革的新開局,可圈可點。尤其是在司法公開以及防范冤假錯案方面,國家最高法律機關有強力的表現(xiàn),出臺多項指導性意見;尤其是在公眾關注的、久拖不決的一些熱點案件,有了新的進展,或者有了積極糾錯的作為,值得肯定。
去年十一月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明確提出,建設法制中國,必須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維護人民權益。要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深化行政執(zhí)法體制改革,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兩高”在過去一年的履責成績單中,推進司法公開,堪稱去年一年中法院改革的最大亮點。
周強在報告中稱,法院已建成中國法院庭審直播網,各級法院去年直播案件庭審四點五萬次!耙怨_促公正”,喊了多少年,大尺度的突破,還是在去年。從薄熙來案等大案要案的審訊過程中,審判公開的進步,民眾有目共睹。不過司法信息公開,眼下還只是起步階段,未來引入更多民眾到審判作現(xiàn)場監(jiān)督,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此外,根據最高法報告的資料,在去年,全國各級法院依法宣告825名被告人無罪,確保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一直以來甚少被啟動的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在一些個案得以適用。這一項資料能被統(tǒng)計和在報告中披露,首先就說明了司法機關在面對錯案、疑罪時的態(tài)度,開始變得鮮明且自信。由于疑罪這一塊從來沒有原則,在中國司法實踐中從純文本的存在到真正開始啟動,歷經多時,最高人民法院是次能從最高司法機關的層面,勇于揭開傷疤、拋下利益轇轕去糾正,確實需要勇氣,決心真的不小。從改革的難易程度來看,司法公開和糾正比較容易得到民眾支持與認同,也是相對容易推進的第一步。然而,司法改革越深入,阻力就會越大,難度也會隨之越大。
盡管一年來法院的工作在改革上頗有新氣象,但在“全面深化改革”時代,原有的司法沉疴并非短期就可治愈。因此,周強也在報告中坦承法院工作還存在不少問題和困難。諸如確保法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的體制還不夠健全;推進司法公開、弘揚司法民主、確保司法公正等方面與民眾的要求還有差距;一些地方存在的訴訟難、執(zhí)行難問題,尚未從根本上得到有效解決;一些法官司法能力不強、司法作風不正、司法行為不規(guī)范、工作方法簡單;極少數(shù)法官徇私舞弊,貪贓枉法,嚴重損害人民法院形象和司法公信力。
中國的司法改革是中國改革的一個縮影,中國改革的路徑、規(guī)律以及各種艱難曲折在司法改革上都有體現(xiàn)。無論這次改革有多難,阻力有多大,都必須走下去。只有如此才能擴大和穩(wěn)定已有的司法改革成果。和中國的各項改革一樣,司法改革也進入到了攻堅期、深水區(qū),所有容易改的都已經改完了,剩下的都是“硬骨頭”,沒有點勇氣和智慧是很難推進的。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