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之后,手機打車軟件在濟寧市悄然興起,一度成為大家爭相議論的焦點。手機打車軟件使用情況到底如何?真的就如網(wǎng)上所說,是"打車神器"?帶著對新生事物的好奇,3月7日,記者對手機打車軟件進行了親身體驗。
記者親身體驗 方不方便很難說
早上8點40分左右,在科苑小區(qū)站牌前,記者打開一款手機打車軟件,輸入所在地和目的地信息后,開始下單(叫車)。下單3分鐘左右,軟件顯示無人接單, 隨后記者重新下單。8點46分,軟件提示下單成功,隨即記者按照接單出租車的信息,與出租車司機進行了聯(lián)系。大約3分鐘后,出租車來到記者所處位置,上車前往目的地。期間,一旁與記者同時候車未使用打車軟件的市民,已在5分鐘前順利打車離開。
"這個軟件挺好的,剛興起時給10元、13元的補貼,現(xiàn)在給5元錢的補貼。"司機翟師傅說,為了使用這款軟件,他特意新買了一部智能手機。順著他的手勢,記者在駕駛臺下看到了他新置的智能手機,翟師傅每次看手機時都要低下頭進行操作。"我先試試,真正好用的話,我就買個支架把手機架起來,省得低頭看了。"
翟師傅說,出租車司機使用這款軟件注冊時,必須將所在的公司、姓 名、手機號、車牌號及服務編碼等信息進行真實無誤地輸入。在距目的地還有一個路口時,翟師傅告訴記者,這段路程在起步價范圍之內(nèi),費用為6元錢,記者所使用的手機打車軟件補貼5元錢,記者只需通過支付寶付1元錢即可。在支付過程中,記者發(fā)現(xiàn)手機網(wǎng)絡信號不太穩(wěn)定,付款并不順利,這也正是司機師傅讓記者提前支付費用的原因。
10點左右,記者再次使用手機打車軟件打車。"接單前我一直在猶豫要不要接這個單。"一上車,司機師傅就對記者下單時出具的出發(fā)點和目的地信息表示疑惑,還不停地詢問記者是做什么工作的,到目的地去做什么。記者明顯感覺到,司機在接單時,有挑單跡象。
"你先從支付寶支付5元,下車后多退少補。"乘車中,這位司機同樣要求記者提前支付,但由于此次前往地點與出發(fā)點間的距離超出起步價的3公里范圍,未達到目的地計價器無法顯示打車所需費用,記者希望抵達目的地后根據(jù)計價器顯示付費。為此事,司機還與記者爭執(zhí)一番。
抵達目的地后,司機停車要求記者趕緊付費,但網(wǎng)絡又出現(xiàn)不穩(wěn)情況,在記者努力調(diào)整手機時,司機師傅多次詢問記者是否付費成功,最后不耐煩地說,"你這一單我不承認了,付錢吧,不要從軟件上付費了。"之后,記者不得不按照這位司機的要求支付了現(xiàn)金。
11點左右,記者再次打開打車軟件打車。在等待接單中,不少空車從記者身旁經(jīng)過,但下單后十多分鐘仍未有司機接單。最后,記者不得不取消訂單,揮手攔截空車。
市民反響不一 利弊各有看法
市民李先生是位手機達人,他告訴記者,一個月前他就在使用手機打車軟件了,"在起步價范圍內(nèi),只需付1分錢就能打上車,這很吸引人,F(xiàn)在要付的費用高了,跟普通打車差不多,現(xiàn)在也不特意去使用了。不過如果提前預約這一功能確實不錯,出租車能按照預約時間抵達,還真能節(jié)省不少時間。"
相比于李 先生的"潮",王先生就有點落后了。"我不知道這款軟件,也沒有使用過。聽著好像是很方便,但萬一所有司機都使用這款軟件,一些不會操作的市民該怎么打車?特別是一些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和支付寶的老年人,眼盯著滿路跑的空車,卻叫不到一輛,得多著急!這是'逼著'我們老年人去接受新事物呢?還是要我們遭 罪呢?"
為更清楚地了解打車軟件,記者采訪了新交運出租車公司,據(jù)公司經(jīng)理程鵬介紹,半個月前,他們公司曾做過一次統(tǒng)計,全公司216名出租車司機,僅有一人在使用打車軟件。
現(xiàn)在的使用情況他并不了解,但他估計應該會有所增加。"手機軟件,確實能讓乘客足不出戶就打到車,但這款軟件對出租車司機而言,弊大于利。"談到手機打車軟件,程鵬告訴記者,為確保交通安全,司機師傅是要集中注意力駕車的,但使用了手機打車軟件,他們要不停地看信息、接訂單,難免會分散注意力, 這就給駕駛員和乘客帶來了很大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