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市民參與進來 期望辦出特色
濟南時報記者 張衛(wèi)波
金秋十月,由文化部、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博覽會將在濟南舉辦,泉城二度牽手非遺盛事激起了不少專家學者的熱情,他們紛紛獻計獻策,勾勒出自己心目中的非遺盛會藍圖。同時,第三屆非遺博覽會將繼續(xù)面向社會公開征集會徽、吉祥物、宣傳語、海報和文化衫等,征集日期截至2014年5月31日。
專家為“非遺”獻計獻策
在非遺保護方面,濟南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濟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中心設在濟南市群眾藝術館,自2008年至今,市群藝館開設的“非遺傳習班”已辦了15期,主要開展各種民俗文化的培訓。對于即將開始的第三屆非遺博覽會,市群眾藝術館“非遺”項目負責人李梅海很期待,“這是非遺博覽會第二次來到濟南,也是對濟南非遺保護工作的一種肯定。這次非遺博覽會期望辦出特色來,多搞一些市民生活起居方面的展示活動,拉近同群眾的距離,讓他們參與進來,讓市民知道非遺其實就在身邊,從而激發(fā)起大家的保護意識。”
而山東藝術學院田川流教授則從學者角度談了對非遺保護的看法,田川流認為,非遺重在保護更應該強調研究利用,不能一味進行開發(fā)。“演藝類非遺保護要兩條腿走路,一種是原汁原味地保存;另一種是充分利用各種非遺元素進行再創(chuàng)作,延續(xù)其生命力。”談到目前非遺保護存在的問題時,田川流認為不利因素有很多,“比如現(xiàn)代科技手段就具有兩面性,用機器制作剪紙肯定比剪刀快,但我們保護的不是結果,而是制作過程。”
會徽、吉祥物征集邀您參與
第三屆中國非遺博覽會以“魅力非遺·延續(xù)傳承”為主題,目前繼續(xù)面向社會公開征集會徽、吉祥物、宣傳語、海報和文化衫等,組委會將對入選作品的設計者給予獎勵。
會徽、吉祥物將用于非遺會的旗幟、場地、印刷品以及其他衍生產(chǎn)品上,應征作品應當鮮明、生動地體現(xiàn)非遺博覽會的特點。應征會徽設計要求展現(xiàn)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特征,彰顯一定齊魯特色或泉城風情,生動體現(xiàn)“非遺”特色。吉祥物設計要求構思新穎、色彩鮮明、簡潔美觀、雅俗共賞,充分結合山東地域特色,融入中國文化元素,吉祥物設計須包含吉祥物名稱設計,其名稱要親切生動,便于記憶傳播。非遺博覽會宣傳語、海報、文化衫等應當緊貼本屆非遺會主題,充滿感染力和親和力。
在作品提交要求方面,應征作品中會徽、吉祥物應當包括彩色版設計圖稿、三視圖、名稱、創(chuàng)作理念等,并附500字以內(nèi)的設計文字說明,分辨率不低于300dpi,存儲格式為TIF。同時作者必須提供真實姓名及手機、QQ或Email等有效聯(lián)系方式。非遺會組委會將在官網(wǎng)和相關媒體上公布獲選者名單并向獲選者頒發(fā)榮譽證書。聯(lián)系電話:0531—82886110、82886106,投稿郵箱:dsjfyhzj@163.com。歡迎廣大設計者踴躍參與,征集日期自即日起至2014年5月31日。
延伸閱讀:中國非遺博覽會長期落戶濟南 非遺園周邊將建交通網(wǎng)非遺博覽會在臺兒莊開幕 200余國家級非遺項目亮相菏澤面塑將助陣非遺博覽會第二屆非遺博覽會場館建設進展順利 設展位700個山東棗莊石雕傳人 獻禮第二屆非遺博覽會(圖)第二屆中國非遺博覽會9月將在山東棗莊舉辦首屆中國非遺博覽會濟南落幕 65萬余人次參觀展覽六百多“國寶”首屆非遺博覽會上爭輝濟南30余項目將獻藝非遺博覽會 居山東省首位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