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美國科學家宣布,一只狒狒在移植豬的心臟后又存活了一年多。動物器官移植給人體可能很快成為現(xiàn)實,但是,你愿意接受一顆豬的心臟嗎?
設想你的心臟正一天天地衰弱,迫切需要一顆新的替代品。每天,你的家人都在焦急地等待著來自醫(yī)院的電話,希望聽到醫(yī)生說他們已經(jīng)找到適合的捐獻者。然后,有一天,等待已久的電話終于到來。激動萬分的你幾乎沒有聽清楚電話線另一頭的醫(yī)生在說什么。有個情況你需要知道,她說,捐獻者并非人類,而是一頭豬。
以上一幕發(fā)生的可能性日益增加。上周,科學家宣布,一只狒狒在移植了豬的心臟后又存活了一年多。這項研究由馬里蘭州美國國家心肺和血液研究所的穆罕默德·莫胡伊丁醫(yī)生領導,進一步證明了一些人的預言:動物器官可以用于拯救那些等待器官移植的人。
然而,這類的手術將引起各種各樣的問題。首先的問題是,在未來,究竟什么才算是完整的人類?如果我們可以移植豬的心臟,那么還有其他哪些器官可以來自動物?接受非人類器官移植是否會改變?nèi)祟惡蛣游,甚至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異種器官移植(X enotransplantation)是指將動物組織移植到人類身上,一度被認為是醫(yī)學發(fā)展的下一個偉大突破,可以徹底解決器官短缺問題,最早可以追溯到1682年,荷蘭外科醫(yī)生約布·J·范·米克恩報告說,他用狗骨頭碎片修復了一名俄羅斯士兵的頭骨。得知消息后,教會當局大驚失色,下令移除這塊動物骨頭,但是它已經(jīng)和士兵的頭骨完全地長在了一起,無法摘除。后來,亞歷克西斯·卡雷爾開創(chuàng)的血管縫合技術為1902年的首例真正意義上的器官移植奠定了基礎,然而,直到上世紀60年代這一領域的研究才取得真正進展。醫(yī)生嘗試將靈長類動物的器官移植給人類,取得有限的成功。然而,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移植器官在兩個月內(nèi)就會衰竭,導致病人死亡,最大的障礙依然是排異反應。干細胞被認為是解決排異問題的最大希望,F(xiàn)在,更多的研究者傾向認為異種器官移植很快可能成為現(xiàn)實,但未必是以人們所預料的形式。
移植器官一直供不應求,僅在英國,等待移植的名單上就有8000人,每天平均有3人死去。多種技術試圖解決這個供需嚴重失衡的問題。有的病人被迫移植機械心臟。在瑞典,有病人移植了用干細胞技術在實驗室內(nèi)培植的人造喉管,但這一技術目前還只適合喉管、膀胱等構造簡單的器官。用干細胞培植心臟等復雜器官在短期內(nèi)還是無法解決的難題,而機械器官通常只能用做真正的移植手術前的短期替代品。異體器官移植是另一種可行的方案。
豬早已被用作心臟瓣膜的供體。心臟瓣膜控制心臟周圍血液的流動。用于移植給人類的豬心臟瓣膜已經(jīng)通過化學方法清除了細胞,在移植之后,人類細胞會自然圍繞它生長。然而,對于大多數(shù)移植而言,剝除所有的生物活性材料都是不可能的,一顆不會跳動的心臟還有什么用?
然而活性材料卻會引發(fā)排異反應。人類的免疫系統(tǒng)在識別豬組織之后,判斷為外來物,發(fā)動猛烈攻擊。隨著基因改造技術的應用,排斥問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一些豬經(jīng)過了基因改造,不再生產(chǎn)一種叫半乳糖轉移酶的豬蛋白,而這種物質(zhì)正是引起人類免疫系統(tǒng)攻擊的主要原因。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