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陽古槐。

潘家大樓內禮堂。

呂家宅院正門。

慈孝兼完坊。
雖然住在古槐街道,但不少居民可能對咱古槐街道辦事處轄區(qū)并不太了解,先給大家科普一下咱“大槐樹”的歷史。
先說說“大古槐”的由來,古槐街道辦事處位于整個濟寧舊城原址,因轄區(qū)內有一株“山陽古槐”而得名!吧疥柟呕薄彼幍墓呕甭酚星隁v史,是濟寧城的至高點,歷史上有“水漫全城,此處獨安”之說。濟寧人巧作奇思,取“漁翁失舟至此嘆,山陽樵夫竅作觀”之意,命名此地為“漁山”。古槐位于漁山之南,山南為陽,故名“山陽古槐”。相傳唐代名將尉遲敬德曾游歷于此,故有“敬德勒馬看古槐”之說。
咱們再說說古槐街道有多“大”。古槐街道位于城區(qū)中心地帶,東起共青團路,西至小洸河,南到太白樓路,北至洸河路。轄區(qū)面積2.2平方公里,下轄9個社區(qū),常住人口7.5萬人,省、市、區(qū)駐轄區(qū)單位160多個,曾先后獲得“全國社區(qū)服務示范街道”、“山東省和諧社區(qū)建設示范街道”、“山東省旅游強鄉(xiāng)鎮(zhèn)”“平安濟寧建設先進單位”、全市“五好街道黨工委”、“省級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咱古槐街道的轄區(qū)雖說不大,但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除了有名的“山陽古槐”外,還擁有3A景區(qū)2個,分別為濟寧市人民公園·太白樓景區(qū)、博物館·崇覺寺景區(qū);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分別為慈孝兼完坊、崇覺寺鐵塔;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分別為潘家大樓、呂家宅院、太白樓、黃家街教堂、濟州城墻、大石橋、毛澤東思想勝利萬歲展覽館;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為智照禪師塔。
咱這里不僅有看的,有玩的,更有好吃的,銀座佳悅酒店、芳襲人、素菜館、杭幫菜憶江南、宮家包子、張盛樓、東來順等多家地方特色餐館,提供就餐住宿酒店20余家。說實話,咱家門口還有許多故事和歷史典故,我們將在《大槐樹》進行連載,敬請大家期待。
山陽古槐
古槐路地處濟寧的中心地段,明清時期由南往北橫穿整個濟寧城,依次為“南門大街”、“紅牌坊街”和“北門大街”三條街道,延續(xù)幾百年,是古時濟州的中心大道。1982年,濟寧市將三條街道統(tǒng)一整合更名為“古槐路”,路名就來源于濟寧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門口的大槐樹。這棵大槐樹雅號“山陽古槐”,確切的歷史年代已無史籍可考,濟寧人俗稱“千年古槐”,至少是唐朝之前的古物,曾有“敬德勒馬看古槐”之說。
潘家大樓
潘家大樓位于古槐路,“山陽古槐”北500米,市博物館對過,原為直系軍閥吳佩孚的中央軍第一旅旅長潘洪鈞的私邸。2006年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該建筑群體樓堂房舍180余間,建筑面積1770.95平方米,樓高達14.5米。主體建筑即上房院,也稱群樓院,按“八卦”序列主次排列。南樓為7間硬山式樓房,北樓亦為7間,分上中下三層,東西配樓各5間,均為二層,有回廊相接,天井中間覆蓋木質頂棚藻井,四角各開天窗,將四合樓連成一個整體,雕梁畫棟,獨具匠心。樓之兩端,即四角隅空間,均有耳房組成樓梯間可登三樓。三樓更為講究,共7間,周設游廊,中無墻壁,全木結構,玻璃門窗,精雕細刻,民族風格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