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10月20日訊 聯系服務群眾不是一句口號,如何才能落到實處,落到老百姓的心坎上?今年以來,夏津縣堅持眼睛向下、腳步向前,從群眾最急最盼問題抓起、改起,用實際行動走實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留守兒童李斌在老師的指導下做手工藝品,與以往放學直接回家不同,現在李斌和兩個弟弟更喜歡到“四點半課堂”里待一會。
留守兒童李斌:“我每天來這里跟大姐姐在一塊玩,一塊學習美術,學習知識,我不會的題他們會教給我,我在這里很快樂。”
孫子、孫女放學有專人照料,這讓年過60的爺爺李家良著實輕松了不少。
夏津縣婦聯通過基層大走訪中了解到了留守兒童放學無人看護的問題后,便萌生了建留守兒童活動站的想法。沒想到,想法一出,便得到了眾多愛心企業(yè)和大學生村官等愛心志愿者的強烈回應。目前,全縣已建成留守兒童活動站22處,覆蓋全縣所有鄉(xiāng)鎮(zhèn)小學。
夏津縣婦聯主席張勝利:“因為(留守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缺少愛,所以說他們性格上有的是冷漠,不合群,我們就建立一個留守兒童活動站,把這個作為送給特殊群體的一個送服務、送關愛,把社會的溫暖傳遞給他們。”
為貼近不同群眾需求,夏津縣還精心組織開展了“送服務到街頭”、“送效益到地頭”等一系列送溫暖活動,變過去被動服務為主動上門,廣大黨員干部“為民、務實、清廉”的意識顯著增強,黨群干群關系更加融洽。
夏津縣宋樓鎮(zhèn)后王溝村村民李在山:“給了咱這張紙咱看了就明白了,以后村里黨員干部作風上存在什么問題,咱就監(jiān)督他,給他提意見。”
聽意見還要抓整改。對于整改中發(fā)現的好經驗,好做法,夏津縣寫成制度里,全縣落實,以服務群眾滿意為落腳點,重塑黨在人民群眾的形象。
夏津縣委書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春利:“我們堅持把農民增收、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等人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切身利益問題作為整改的重點,實行清單銷號制度,就是真抓真改真兌現,就是用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和實效回應群眾期盼,取信于民。”(視頻來源: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今日報道》 原標題:夏津:走實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延伸閱讀:廉政齊魯之臨沂羅莊區(qū):“辦業(yè)務不用排隊 態(tài)度好”廉政齊魯之德州禹城:企業(yè)偷排污一周內整改完畢廉政齊魯之東營廣饒:未發(fā)現學校存亂收費現象廉政齊魯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