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美國等西方國家已經很久沒有吃過傳染病的苦頭,很多西方民眾潛意識中認為重大傳染病疫情只會在社會經濟發(fā)展相對落后的發(fā)展中國家發(fā)生。在美國,很多人把中國的疫情傳播更多歸因于中國國情和制度設計的特殊性,以為如果疫情發(fā)生在自己國家,便不致于演變到像武漢那樣嚴重的地步,忽略了中國走到封城抗疫的地步,各種因素與考量中,新冠肺炎疫情之“新”和傳染病規(guī)律本身帶來的迫不得已,也占了重要份量。新冠病毒感染癥狀易與流感混淆卻最終無法等同流感處理;潛伏期即具有傳染性;無癥狀感染者難以識別與隔離,達到一定規(guī)模即呈指數級增長,如此等等,現在看來,這些特點不講政治、無視國界。
簡言之,盡管一國有一國的國情,一國有一國的失誤,但在疫情早期,都存在似曾相識、不同程度和層面的僥幸心理、輕忽心態(tài)、官僚拖沓、人為延誤;都發(fā)生了檢測標準過嚴和檢測數量過小,未能及早探明疫情規(guī)模的情況。其結果,都不得不面對大型城市疫情指數級增長、醫(yī)療資源緊張和盡收盡治的難題。
4
觀念
就美國而言,回過頭看,在中國全民抗疫期間,特朗普政府似乎更多考慮的是利用疫情推動美國“制造業(yè)回流”和全球供應鏈與中國脫鉤;而美國媒體報道也往往側重對中國抗疫的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解讀,輕忽了新冠病毒本身所帶來的巨大公共衛(wèi)生挑戰(zhàn)。
這其中,不能不說也存在大國競爭的零和思維、意識形態(tài)因素、以及美國自身的優(yōu)越感作怪。
按照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排名,美國是世界上應對流行疾病“準備最充分”的國家。從國力、技和醫(yī)學水平、醫(yī)療資源等各項指數來說,并非虛語。但新冠肺炎疫情似乎正在掀開所有國家社會治理體系和公共衛(wèi)生體系的蓋子;剡^頭看,美國疾控中心1月初就開始發(fā)布預警,但最終落實情況卻不如人意。
庫叔曾經復盤白宮和美國疾控中心早期的疫情記者吹風會。2月25日,在回答一名記者關于美國政府應對疫情準備是否充分的提問時,發(fā)出美國將不可避免地出現社區(qū)傳播警告的美國疾控中心梅索尼埃博士說:
“話說回來,我們永遠都不可能做好萬全的準備來應對任何不可避免的情況。我們總是會發(fā)現疾病令我們驚訝,有些考慮與我們原本的計劃略有不同……我仍然希望,當我們最終回首往事時,會覺得我們準備得太充分了,但這總比準備不足要好……我們作為一個國家、一所學校、一個企業(yè)和一個家庭所做的任何準備工作,無論下一場意外是什么,都將始終是有益的。所以我認為,總體而言,準備工作不會白費!
應對傳染病疫情,是與時間賽跑。但愿下一次疫情發(fā)生前,世界各國都能夠自信地說,我們準備得太充分了。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