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夏以來氣象高熱多雨,容易誘發(fā)皮膚病。有些年輕父母為免寶寶受濕疹、念珠菌皮炎、尿布皮炎等夏季嬰兒常見皮膚病的侵擾,頻頻給寶寶洗澡,殊不知這樣做卻有可能適得其反。 近日在上海發(fā)布的一項最新嬰兒肌膚研究成果顯示,和成人相比,剛出生的嬰兒肌膚具有七大特征,也需要保濕防曬,頻繁洗澡或者過度曬太陽是寶寶皮膚護理的大忌。
這七大特征包含皮脂分泌量低,皮膚薄易受傷,皮膚保持PH值平衡的才能弱,皮膚較易干燥,抗紫外線才能差,新生兒不具備“眨眼反射”保護機制,容易“紅屁股”。研究顯示,為增進骨骼生長,特別是維生素D的合成,嬰兒應當適度曬太陽。但家長特別要警惕的是,嬰兒的皮膚黑色素功效遠比成人低下,不能有效阻隔紫外線,很容易曬傷。
嬰兒皮膚更易干燥
嬰兒皮膚非常嬌嫩,重要是因為表皮和真皮的聯(lián)合區(qū)發(fā)育不完整,而人體負責將表皮和真皮聯(lián)合在一起的是一種叫做“半橋!钡慕Y構,層與層之間黏合力弱,表皮容易剝脫,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呈現(xiàn)缺損。因此,外界的刺激物、抓撓、稍帶力度的觸碰都會損及皮膚。剛出生的寶寶有一層天然保護層——胎脂。研究成果顯示,新生兒總皮脂含量與成年人相當接近,但出生后皮脂腺分泌量迅速降落,這和嬰兒的大汗腺較小,細胞內(nèi)也沒有皮脂分泌顆粒有關。到出生一個月時,皮脂分泌量已經(jīng)下降到本來的20%,直到8歲才開端回復,12歲才干穩(wěn)固在較高程度。而皮脂對形成皮膚表面的保護性酸膜至關重要。
專家表現(xiàn),新生兒的皮膚PH值接近中性,即為7。出生后一周內(nèi),由于角質(zhì)層細胞生成的磷脂酶A2使皮膚逐漸酸化,皮膚的PH值下降至成人程度的5.5~5.9,甚至更低。然而,皮膚表面的正常酸化有賴于角質(zhì)層的完整和皮脂的保存,因此,嬰兒皮膚不像成人那樣可以中和外界的堿性物質(zhì),更加脆弱。
嬰兒皮膚含水量比成人高,新生兒皮膚含水量為74.5%,嬰幼兒為69.4%,而成人皮膚水分僅為64%。不過,盡管嬰兒皮膚接收外界水分的才能強,但由于屏障功效的不完善,水分揮發(fā)也快,因而更容易干燥。
夏天曬太陽莫超15分鐘
夏季寶寶容易呈現(xiàn)“紅屁股”。這是因為新生兒皮膚的滲透性高于成人。由于大小便的原因,寶寶臀部的清洗次數(shù)特別多,脂溶性物質(zhì)和酒精類溶劑容易借機滲透進入皮膚。再加上嬰兒臀部處于尿布的包裹之下,環(huán)境潮濕而又不透氣,且與尿布有較多的摩擦,因而呈現(xiàn)“紅屁股”現(xiàn)象。這也是尿布皮炎這種嬰兒最常見的皮膚病產(chǎn)生的原因。根據(jù)統(tǒng)計,受潮濕、糞尿里酶類的刺激和摩擦損傷的混雜作用,每個嬰兒平均每3個月就要產(chǎn)生一次尿布皮炎。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