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日前爆出,麥當勞出售的麥樂雞含有“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特丁基對苯二酚”。5日,麥當勞中國公司對此發(fā)函回應稱,這兩種物質含量均符合現行國家食品添加劑應用衛(wèi)生標準。北京食品辦表現,正在密切關注此事。據懂得,上述物質不屬于食品添加劑的日常檢測項目。
每當一件食品安全事件出來,商家總會最先打出安全牌,聲稱對花費者健康無害,可實際有沒有害呢,商家基本沒有才能和權威來對此負責。就這起麥當勞“麥樂雞門”而言,這些分辨含有橡膠化學成分和石油成分的物質,對花費者畢竟有無健康侵害,還是第二層次的問題,重要的問題是:這些化學物質畢竟能否添加進入食品?
有美食專家指出,雞塊中必須含有這種化學物質,才干保持形狀和口感。可是如果事先將此告訴花費者,讓花費者在可能的健康侵害和麥樂雞的形狀與口感之間做出選擇,我想花費者會毫不遲疑地放棄麥樂雞,因為現在畢竟不是食品缺乏的年代,還犯不著為了一塊麥樂雞的形狀與口感,而非得去冒要挾健康的潛在風險。因此,“保持形狀和口感”也好,“防止炸雞塊的食油起泡”也罷,只要是在花費者毫不知情的隱瞞狀態(tài)下添加,就基本不能成其為說明的理由。
據悉,將化工產品當做食品添加劑,應經過申報檢驗才干被批準。那么,在麥樂雞中添加這些物質,首先就不是超不超標的問題,而應當是有否經過申報的問題。更何況,在英國,卻并未檢測出這兩種成分,商家說明為“制作方法不同”。可是,既然有能夠很好把持化學成分殘留的措施,麥當勞就該去主動轉變制作工藝。
由于檢測數據的缺失,我們暫且無法得知國內的麥樂雞是否含有這兩種物質。不過,根據麥當勞中國公司“麥樂雞中聚二甲基硅氧烷、特丁基對苯二酚兩種物質的含量完整符合現行國家食品添加劑應用衛(wèi)生標準”的回應推斷,顯然應當同樣存在。最為遺憾的是,正如多次食品安全事件皆不是質監(jiān)部門主動檢測得出的那樣,從美國“進口”而來的“麥樂雞門”,再次不屬于“食品添加劑的日常檢測項目”。
換言之,這些化學物質,麥當勞即使肆無忌憚地應用也沒有關系,因為監(jiān)管部門基本就不會去檢測這個。這個時候,急切需要食品安全質量檢測部門及時予以跟進調查,并對諸如“添加這些化學物質是否合法”、“含量是否超標”、“對人體有無迫害”等問題早日給出權威說明。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