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目前看,國人對英語的器重程度已超過歷史上任何時代。雙語幼兒園呈現(xiàn)了,雙語學校及入學人數(shù)以每年20%多的速度在增加,針對成人的各種培訓班層出不窮,令人眼花紛亂。留學日趨低齡化,近年放棄國內高考而直接參加“洋高考”的學生每年增加約10萬,最近上海自主招生的4所院校也不考語文而考英語。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高一虹卻認為,目前學英語的人群確實很大,但真正高程度的人還很少,這是一種結構性的缺點。據介紹,全國初中以上人群學英語的在93.8%以上,其中能夠自由瀏覽、交換的僅占3.26%,能夠借助工具書瀏覽的占12.67%,能夠看懂簡略句子的占43.23%,看不懂的占28%。同我國的發(fā)展需要相比,國人學外語才剛起步,路還很長。
除了冷思考“英語熱”,不少專家還在思考未來漢語能否像英語等語種一樣風靡全球。有專家認為,漢語影響力越來越大不容猜忌,但也不要夸張。英語等強勢語言是幾百年殖民統(tǒng)治逐漸形成的成果。漢語走向世界,需要通過相互之間的平等交換實現(xiàn),二者不宜相提并論。
在張振興看來,最緊急的也許是“漢語內部的整合、應當采用的語言政策,以及對外傳播應當采用的方法和手段等”。(記者 陳沸宇)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