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砂鍋 入夏以來,江蘇徐州、上海莊行等地的伏羊節(jié)搞的是大張旗鼓,熱熱烈鬧。但不少人對于三伏天饕餮羊肉的做法提出質疑。請關注——
入夏以來,江蘇徐州、上海莊行等地的“伏羊”節(jié)搞的是大張旗鼓,熱熱烈鬧。僅徐州一地入伏4天之內市區(qū)羊肉銷量40萬公斤,餐飲收入1.5億元,大小羊肉館天天爆滿,一桌難求,呈現了“萬人空巷吃伏羊”的盛況。
三伏天品食羊肉俗稱“伏羊”,歷史傳說最早可追溯到堯舜時代。我國魯西南、蘇北、皖北、豫東等地區(qū)的人們認為此法能“以熱治熱、發(fā)汗排毒”,長久以來傳播著“夏天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yī)開藥方”“大暑吃羊肉湯,冬天不用穿絨衫”的說法。但對于這些處所三伏天饕餮羊肉的做法,也有人提出質疑:夏季吃羊肉好像與通常的冬日進補相抵觸,這么做到底有沒有科學根據?炎炎夏日再喝上碗又膻又燙的羊肉湯會不會加劇暑熱?人人都合適喝羊肉湯嗎?
冬病夏治喝羊湯
北京軍區(qū)總醫(yī)院中醫(yī)科副主任醫(yī)師谷凌云說:“中醫(yī)有‘冬病夏治’傳統,‘冬病’是指一些與陽氣不足有關的病。所謂陽氣不足,導致寒從內生,即對于那些每逢冬季發(fā)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痹證及胃虛、陽痿等陽虛癥。據《本草從新》記錄:‘羊肉能補虛勞,益力量,壯陽道,開胃健力!焓侨隁鉁、濕度最高的季節(jié),此季節(jié)人體陽氣也最為充分,加之自然界也是一派火熱,喝羊湯可以形成‘內外夾擊’,使體內寒氣驅趕體外,能起到溫中散寒、溫補氣血的功效,因而夏季是‘冬病’最佳的治療機會!
“用補益方法,加強身材抵抗力,可以減少慢性病的冬季發(fā)作!惫攘柙平榻B,《黃帝內經》有記錄:“圣人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笨梢妼τ谀切┬枰∠闹蔚幕颊邅碚f,適時多吃羊肉可以祛濕氣、避寒冷、暖胃生津,起到保護胃腸的作用。唐代醫(yī)學家孫思邈說過,年老時體弱多病,是因為少壯時太貪涼。因此,在夏天適當的吃點熱性食物對身材健康是有益的。從中醫(yī)營養(yǎng)學的角度看,羊肉味甘性溫,可益氣補虛,補血助陽,增進血液循環(huán),加強御寒才能,歷來被視為補陽佳品。
喝羊湯需分體質
對于夏天進補,有些人會有疑慮,認為夏天出汗,進補后都會隨汗流出,補了也是枉然。其實不然,人的軀體猶如一口井,夏天外面氣溫雖然很熱,但對身材虛寒的人,如果能受補,那就會呈現事半功倍的后果。
古代醫(yī)學家曾有告誡:“暑邪極易耗氣傷津,使人正氣不足而引發(fā)各種虛癥。”“盛則泄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
谷凌云強調:“根據中醫(yī)‘虛則補之’的原則,適當合理的‘三伏進補’可以進步人的身材素質,要害問題是要分清虛實、對癥補益。”
還有一些觀念需要更正,谷凌云說,“所謂‘三伏進補’并非僅指服用多少營養(yǎng)或滋補藥品,而是指對身材機能進行全面的康復和調理。我國歷代養(yǎng)生學家主意,人欲安度炎夏,必須根據自身的健康狀態(tài)及本人的生活習慣,將神補、藥補、食補三者有機配合,機動應用,方可收到預期的后果。”
“雖然羊肉湯對克制一些易冬季發(fā)作的慢性病有益,但也不能毫無控制地食用。應遵守‘虛’則補之和‘需’則補之的原則!惫攘柙浦赋,伏羊要根據不同的體質,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羊肉藥性為味甘、性熱、歸脾、胃、腎經;功效是溫中健脾、補腎壯陽、益氣養(yǎng)血。因此,對于中焦虛寒、氣血衰弱及腎陽不足者較為合適。熱性體質的人不但夏季不合適喝羊湯,即使冬季進食羊肉也應根據不同情況而定,對于實熱、陽亢及內火勝者不宜食用。
谷凌云告誡說:“羊肉屬大熱之品,凡有發(fā)熱、牙痛、口舌生瘡、咳吐黃痰、高血壓、急性腸炎或其他沾染性疾病等上火癥狀的人均不宜食用。肝炎病人過多食用羊肉,可加重肝臟累贅,導致發(fā)病。”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