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印象里,歐洲球隊當(dāng)中,除了西班牙和葡萄牙這些被稱為“歐洲拉丁派”的球隊之外,像英格蘭、德國這樣的球隊,更加重視力量和速度,也就是所謂粗線條的“歐式足球”。不過,信任看過世界杯的比賽之后,這樣的印象會在很多人頭腦里被顛覆。
如果不看球衣,也許你很難分得清在巴荷之戰(zhàn)中,哪一支是巴西隊,哪一支是荷蘭隊。某種程度上講,克服阿根廷隊的那場比賽中,德國隊表現(xiàn)得比對手更像一支南美球隊。荷蘭與烏拉圭隊的半決賽中,你可以說荷蘭隊打進的第一個球有運氣成分,但是在我看來,如果沒有足夠的技巧做保證,給你十次機會,你也未必能夠打進一個。
歐洲的技戰(zhàn)術(shù)理念,加上南美球員的技巧才能,全世界的足球教練都盼望能夠擁有這樣的組合。很顯然,這也正是現(xiàn)在足球發(fā)展的一個方向。我一直強調(diào),作為球員,不管你的個人才能有多強,如果不能融入到球隊這個整體當(dāng)中,就不會起到應(yīng)有的作用,甚至?xí)a(chǎn)生反作用。一名球員,能夠取得什么樣的成績,很大程度上,要取決于他的稟賦,因為有些東西,不是靠訓(xùn)練就能練出來的。但是在戰(zhàn)術(shù)紀律以及團隊配合方面,卻是可以通過訓(xùn)練加以進步的。
與以往相比,不管荷蘭還是德國,都選擇了技巧型的發(fā)展道路。也許在一些人看來,荷蘭足球失去了以往的豪情,無法像過去那樣讓人心情澎湃,但是他們在比賽中展現(xiàn)出來的技巧含量,卻比以往多了很多。與巴西和阿根廷相比,也許荷蘭球員在技巧上不是最好的,但他們更懂得如何利用,而不是賣弄技巧,范馬爾韋克是足球場上最直接的實用主義者。
不同國家的球員,有著不同的特點,這也決定了任何一支球隊,不可能單純依附模仿哪一種打法取得成功。同樣的技巧足球,荷蘭不同于西班牙,巴西也不會被認為是阿根廷,因為他們就是他們自己。就像在我的球隊里一樣,我不太同意把我的隊員叫作“申花梅西”或者“申花C羅”,因為他們只需要做好自己,不需要成為其他的什么人。更重要的一點就是,不管梅西還是C羅,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是不可復(fù)制的。第一,代表了一種高度;第二,則沒有任何意義。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