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家庭時代降臨 第一代獨生子女面臨空前壓力
最近,一則新聞刺激了公眾的神經:九成80后無法養(yǎng)父母!對這個調查結果,雖然有專家存在質疑,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隨著越來越多第一代獨生子女結婚生子,其父母也日漸邁入老年人行列,“421”家庭時代降臨,本已深感生存壓力的80后無力照顧老人的矛盾越發(fā)突出。
贍養(yǎng)父母:除了有力,更要有心
上海社科院人口與發(fā)展研究所研究員胡蘇云質疑“九成80后無法養(yǎng)父母”這個調查結果的科學性,認為其樣本選取及其推斷存在較大偏差,并不能準確反映事實。
她認為,80后大部分人工作時間并不長,謀生壓力較大,有的還要父母幫助,但其實這是每一代人都會面臨的問題。當然,工作年齡的推遲、到他鄉(xiāng)工作、大城市生活成本高等等壓力都聚集在這一代人身上。“大部分80后的父母都只是剛剛退休,有的還在崗位上,還能謀生。當他們父母老到生活不能自理時,那時才真正需要兒女的補助和照顧。”
胡蘇云分析,現在獨生子女不少是“421”的家庭結構,扶養(yǎng)老人的負擔確實很重,這不僅體現在經濟上,還體現在生活照料上。一旦老人面臨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時,過去有兄弟姐妹可以輪流照顧,但如今只有一對夫妻,很難實現照顧。另外,老人還有心理情感方面的需求,子女對他們的心理慰藉作用不是其他人能替代的。因此,“如何在父母的實質性照料和心理慰藉方面盡到孝心,這可能是80后及其以后的人群感到更加力不從心的地方!彼f道。
調查:七成四80后感到照顧父母力不從心
俗話說“養(yǎng)兒防老、積谷防饑”,我國傳統中老人的贍養(yǎng)一直以來都是依靠子孫后代。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家庭結構的變化,多數為獨生子女的80后一代似乎越來越難承擔這一責任。
中國青年報社調中心對1612人(其中獨生子女占40.1%)進行的一項調查發(fā)現,58.3%的人選擇讓父母住在同一個小區(qū)或附近,就近照顧;43.5%的人愿意跟父母住在一起,親自照顧;24.8%的人表示父母在異地居住,定期去探望;7%的人選擇由社區(qū)配備生活指導員,定期照顧老人;僅有6.9%的人愿意把父母送到養(yǎng)老院等機構。
而“80后”獨生子女在贍養(yǎng)父母上存在哪些困難?調查顯示,74.1%的人表示生活工作壓力大,照顧父母力不從心;68.4%的人表示要承擔多位老人的養(yǎng)老負擔;50.1%的人表示生活在兩地,無法把父母接到身邊照顧;42%的人表示社會保障、醫(yī)療保險不同城市無法互通;37.7%的人表示養(yǎng)老院等社會養(yǎng)老機構無法讓人放心。《中華工商時報》記者隨后進行調查,在接受采訪的多個80后中,99%都確定自己無法贍養(yǎng)父母,其中,有一半以上的80后還需要父母進行資助。
在廣州,人口老齡化問題已初步顯現,獨生子女也將面臨同樣的困境。據廣州市政府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廣州老少撫養(yǎng)比為32.1%,這就意味著每100名勞動人口負擔32.1個非勞動人口。雖然戶籍人口老化程度被外來年輕勞動力適度“稀釋”,但老齡化進程的步伐并未被徹底擋住。
現實個案:白領月入過萬養(yǎng)父母仍有壓力
Jason四年前畢業(yè)于華南理工大學,現在就職于一間投資公司,月入過萬,女朋友小云在事業(yè)單位工作,每月工資也有三四千元,兩個人加起來收入本也不算低,然而他們的日子過得并不瀟灑:
白手起家的他們憑這幾年的儲蓄,終于在今年具備做房奴的“資格”,但每個月要負擔4500元的房貸;工作地點離家遠且搭車不方便,他們今年貸款買了一部車,一年內還清,每個月要還5000多元;為了以后工作,他們準備接下來報讀MBA,兩年下來至少得準備十萬……更重要的是,雙方的父母都來自偏遠的小縣城,如今有的留在家里,有的還辛辛苦苦在外打工,都沒有退休金,也沒有醫(yī)療保險,養(yǎng)父母的壓力自然落在他們身上。雖然父母現在身體尚算健康,也體諒兒女的壓力,沒有向他們提出要求,但作為兒女出來工作了怎么也得要開始承擔責任吧?他們每年不定期會給各自父母寄錢,平時也買一些東西寄回家。這樣下來,他們的日子過得緊巴巴:不太敢去旅游,因為開銷太大;看著商店里的貴價貨很喜歡卻不敢買;由于手頭沒錢,婚期也一推再推……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