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爾洛夫斯基和金斯堡是長達40年的人生伴侶,上圖攝于1963年,下圖攝于1987年
詩人奧爾洛夫斯基于6月30日因肺癌逝世,享年76歲。他是美國戰(zhàn)后最引人注視標詩人、垮掉派領袖艾倫·金斯堡超過40年的人生伴侶。奧爾洛夫斯基礎人的文學遺產并不宏大——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洗屁眼之詩和微笑的蔬菜之歌》 ,發(fā)表于1978年,不可避免地籠罩于他的愛人的高尚地位和豐富產量的暗影之下。但他仍被視為垮掉的一代的重要成員。
彼得·安置·奧爾洛夫斯基1933年出生在紐約下東區(qū)一戶俄羅斯移民家庭,父母嘗試了一些小生意,最終都以失敗告終,兩人陷入酒精的麻醉,并離婚。奧爾洛夫斯基高中輟學后在一家精力病治療中心打工。他有個兄弟朱利葉斯得了精力決裂癥,最后不得不送進醫(yī)院治療。
1953年,奧爾洛夫斯基應征參軍。但他在訪談中坦率表達了反戰(zhàn)思想:“帶槍的部隊是反對愛的部隊!彼驗闉g覽共產主義讀物,被認為具有潛在的顛覆要挾,他并未被送到前線,而是參加了舊金山的部隊醫(yī)院。
1954年12月的一天,彼得·奧爾洛夫斯基在畫家羅伯特·拉維涅(Robert Lavigne)舊金山的畫室偶遇了艾倫·金斯堡,后者告訴他,自己早就愛上了羅伯特為他畫的肖像,兩人自此成為一生的伴侶。奧爾洛夫斯基當時經常為拉維涅做模特。
不久之后,奧爾洛夫斯基搬進了金斯堡位于北灘的公寓,兩人住在一起直到1997年金斯堡逝世。為了激起大眾,的惱怒,垮掉派運動的大祭司金斯堡樂于公開他們的“婚姻”,這在當時是遠遠背離美國社會的傳統(tǒng)價值觀的。金斯堡拋棄了異性戀姿勢,同時在1955年發(fā)表長詩《嚎叫》,對美國傳統(tǒng)價值觀發(fā)起激烈的攻擊。奧爾洛夫斯基則持續(xù)保持對女性的興趣,這樣的情況造成了兩人數(shù)十年來的分分合合。
隨著美國反文化權勢的形成,金斯堡成了大師,指揮人們對抗種族主義、性別輕視、政治的壓迫。奧爾洛夫斯基始終在他身側,參加這股浪潮的,還有安迪·沃霍爾、鮑勃·迪倫、約翰·列儂和保羅·麥卡特尼等人。
奧爾洛夫斯基礎人也在垮掉一代的運動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他出過幾冊薄薄的詩集,他的作品溫和、有一種自然的天真,他的文學似乎是情感的自然和恣意流露。金斯堡鼓勵奧爾洛夫斯基寫詩。兩人在海外旅行時,奧爾洛夫斯基寫下了他的第一行詩,作品發(fā)表在1958年的文學評論雜志上。他的第一本詩集,名為《親愛的艾倫:船會在58年1月23日抵達》,出版于1971年。此后,他又接連出版了《麻風病的哭泣》(Lepers Cry,1972), 《洗屁眼之詩和微笑的蔬菜之歌》(1978),并與金斯堡合著了一本情詩集。
奧爾洛夫斯基在多部電影中擔負角色,包含安迪·沃霍爾的作品,臭名昭著的色情片《長沙發(fā)》(Couch,1964),攝影師羅伯特·弗蘭克給他拍了兩部電影,其中一部是紀錄片《我和我的兄弟》(1969),記錄了朱利葉斯的精力病。奧爾洛夫斯基也曾參與了鮑勃·迪倫的“搖滾雷聲諷時事”巡演。
1960-1970年代,金斯堡和奧爾洛夫斯基實踐他們的革命信條,組織了各種社會運動,包含同性戀權益運動,反對越戰(zhàn)和核兵器的游行。1997年,金斯堡逝世后,奧爾洛夫斯基搬到佛蒙特,持續(xù)揮動垮掉派運動的大旗。今年他患上了癌癥,上個月他住進佛蒙特的醫(yī)院,并在那兒逝世。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