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版《紅樓夢》陸續(xù)登陸湖南、青島、上海等各處所臺,進行首次大范疇試播。這部歷經全民選秀、導演請辭、演員被換、造型挨磚等種種風波,號稱國內迄今為止投資最高的電視劇,終于與觀眾會晤。戲還未播,質疑便已波浪滔天!靶掳妗都t樓夢》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忠于原著,看待各種聲音,我早已做好籌備!睂а堇钌偌t表現(xiàn)。
然而,當導演用“忠于原著”來作為看待質疑的法寶時,還是有觀眾評價“打了預防針還是被雷得外焦里嫩”。這樣的后果真的是謹小慎微過于忠誠原著的新版《紅樓夢》所愿意看到的嗎?
“忠于原著”到了什么程度?“劇中涉及的女性角色,字幕也一律按照原著,打成‘他’!钡,專家認為,高度忠于原著會讓觀眾感到電視劇是在圖解小說,而沒有讓觀眾有更多的遐想空間。更有人認為,“新版《紅樓夢》就像一個聽話服從的好學生,其對于一百二十回本原著的還原,簡直到了不越雷池半步的程度!
問題的要害是,社會需要這樣的“聽話好學生”嗎?當然,我們可以認為,這是對經常產生的顛覆原著和背叛原著的一次糾偏,但是,我們更可以認為,這是一次劍走偏鋒,是導演用“忠誠原著”的籌碼來作為吸引大眾,的“不二法門”。因為這意味著《紅樓夢》成了電視劇的附庸。
在花費社會下,電視等視覺文化以其商業(yè)性、娛樂性和通俗性迅速占據文化市場,這導致了人們審美形態(tài)的多元化。由此,經典改編如何能夠保存文學的內涵,又能滿足商業(yè)化市場的需要,則成為花費社會中經典改編的困境。而新版《紅樓夢》忠誠原著受到詬病的呈現(xiàn),就是這一困境最為明顯的折射。
事實上,花費時代的名著改編從其產生的那一刻開端,就已進入到各方利益群體的產業(yè)鏈之中。一部平面的原著要在屏幕上立起來,其中牽涉到如制片投資、演員薪酬、票房分成等產業(yè)協(xié)議,這一切都構成了名著改編中所包含的文化訴求得以實現(xiàn)的前提和背景。也正因為如此,無論是忠誠還是背叛都成了次要的選擇,重要的是哪一種符合利益的訴求。站在這樣的立場上,審視新版《紅樓夢》的忠誠“還原”,無疑能讓我們看到暗藏其中的悖論。
不過,就筆者的見解,如果名著改編之爭僅僅繚繞著“是否忠誠原著”的角度進行,實際上是短視的,要害在于要揭開籠罩在名著改編之上的產業(yè)訴求的潘多拉盒子,對之進行理性領導和規(guī)制,讓產生在名著改編中的利益愿望激動與原著同氣相求,才是正道。
對此,當下應謹防名著改編僅僅成了利益的載體,成了失去任何文化發(fā)明意義的愿望生產與產業(yè)運作過程。無論對顛覆原著還是忠于原著來說,都是如此。
一句話,經典文學只有避免成為電視劇的附庸,電視劇也只有避免生吞活剝文學資源,不以就義文學價值的代價來尋求影像感,電視劇與文學的結盟才干相得益彰。
朱四倍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