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博物館設有:陶瓷館、家具館、工藝館、門窗館、油畫館及多功效館。觀復博物館在杭州及廈門已設有處所館,而哈爾濱處所館也即將開業(yè)。馬未都介紹說,哈爾濱館的所有權將屬于當地政府,他們只是應用觀復博物館的名字。據悉,觀復博物館今后將會持續(xù)進行品牌輸出,將有一系列處所館產生,以連鎖方法經營,這就意味著觀復博物館將成為中國的“古根海姆”。
古根海姆博物館是索羅門·R·古根海姆(Solomon·R·Guggenheim)基金會旗下所有博物館的總稱,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私人現代藝術博物館之一,也是全球性的一家以連鎖方法經營的藝術場館,它是世界上最早在博物館業(yè)引入和應用“文化產業(yè)”概念并獲得宏大成功的博物館,其運作方法被世人稱為“古根海姆模式”。
盈利依附理事制和會員制
2008年,也就是開業(yè)后的第十一年,觀復第一次實現了盈虧平衡。現在國內的博物館公的私的加在一塊,總數大概7000家左右,而其中能實現盈利的可能就是觀復。
為了擺脫對門票收入的依附,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進步展陳、服務質量上,觀復博物館成功地引入了“理事會制”。觀復博物館現有3位股東,負責供給博物館運營所需經費,同時還推出了“理事制”和“會員制”,每年繳納必定費用,即可成為博物館的理事和會員,并享有相應的權利。馬未都介紹,所有理事,都是“觀復”共同的主人,可以繼承和調換。觀復的理事中,最著名的當屬成龍了。在國外,能做博物館的理事那是相當高的聲譽,是用錢也買不到的,理事可以對博物館供給不定期的援助。此外,各展廳還接收企業(yè)捐贈,作為回報,企業(yè)享有相應展廳10年的命名權。這些做法有效地解決了博物館的運營經費問題,保證了博物館的良好發(fā)展。
馬未都表現,“我們的資金起源重要是3部分,一是來自董事會,由為數不多的幾個成功企業(yè)家組成,每年撥必定的款出來;二是來自理事會,這部分人不用承擔博物館的社會義務,擁有聲譽頭銜,現在國內也有相當成功的人士認識到了這一點,我們的理事對博物館有不定期的援助;第三,建立了博物館會員制,每年1000元的會費,享受諸多的優(yōu)惠政策,目前這方面發(fā)展得很好”。
從1996年建立到現在,觀復基礎上是5年一個階段,從摸著石頭過河到摸索出生存之道。最早的一個階段是上世紀90年代的那5年,當時國內還沒有私人博物館,人家都認為辦博物館是國家的事,個人去“摻和”有什么意義呢?但是最終執(zhí)照被批準。那5年是摸索期,當時經營博物館其實算是在“玩票”,沒想好怎么持續(xù)下去,更沒想到博物館會越做越大。第二個5年中,博物館的經營逐漸步入正軌!斑@時,我看明白自己不是在經營一家私人博物館,而是在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玩票的心態(tài)沒有了。現在,觀復進入第三個5年,事業(yè)也在擴大。觀復博物館杭州分館、廈門分館都已經開張,而且,北京的主館正在打算遷入新館,面積是現在的4倍,至于租金,已經有援助者答應援助。中國的私人博物館,我想也大致是這樣一個過程。”
“今后,我們還要以博物館為核心,建立起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生態(tài)圈!睋R未都介紹,目前,博物館在所在區(qū)朝陽區(qū)金盞鄉(xiāng)政府的支撐下,籌備建立一條長達2公里的生態(tài)街,暫時以小劇場情勢做經營,F在已經有不少個人和單位籌備參與投資。
[1][2][下一頁]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