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jīng)濟中,誰也管不住價格,再強盛的政府,也駕馭不了市場。股價管住了嗎?煤價管住了嗎?菜價管住了嗎?藥價管住了嗎?房價管住了嗎?連政府壟斷的成品油市場,價格也時常不聽話。古往今來,管住價格只有一個措施——全面的和徹底的打算經(jīng)濟,如同改革開放前,如同眼下的北朝鮮。
市場經(jīng)濟中,政府管價格,費力不諂諛,因為價格關(guān)系到買、賣雙方的利益。君不見汽油價格高了,花費者罵娘;低了,油公司抱怨。提了煤價,電廠抗議;降了,煤礦不干。
價格若在市場上自然形成,雙方隨行就市,合同一簽,無悔無怨。市場機制雖不完善,大家都能接收,利益分配由客觀力量決定,公平又公平。政府一介入,博弈的性質(zhì)就轉(zhuǎn)變,買家、賣家都會投入資源,公關(guān)、游說、賄賂,爭取政府站在自己一邊。價格的決定因此帶上主觀任意性,哪里還有公平可言?政府夾在中間,其實也很為難,好比老鼠進風(fēng)箱——兩頭受氣。
為什么不該管、管不住、又不諂諛,政府還在執(zhí)著地管呢?自己的利益使然。土地財政既是政績的保障,也是腋下的私囊。不信你去數(shù)數(shù)落馬官員,光媒體報出來的,國土局、計劃局的就有多少?縱有落馬的風(fēng)險,還是保持要管,管點事兒就有人求著,既然你來求我,就得好好表現(xiàn)。
一滴水析出七色光,一個樓價折射出利益的眾生相,怎一個“亂”字了得,怎一個“管”字能解。
別再做花拳繡腿的表面文章了,有工夫想點正經(jīng)事兒吧。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