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那些尋求技巧創(chuàng)新的人來說,會很愿意在英特爾常年駐扎,因為英特爾不僅是科技范疇最閃耀的舞臺,匯集多方智慧,更有深厚的企業(yè)文化與積極地價值觀,這也是每位員工在這方舞臺上深情舞蹈的心靈之源。
在與黃波的暫短觸電之后,馮曉焰的故事似乎更來的回味深遠,他與黃波有著迥異的經歷,但他成長背后那一串深深的足跡,也頗有幾分傳奇。
英特爾是馮曉焰的第二份工作,在這之前他在一個小公司里面待了四年,跳槽到英特爾之后,一晃十幾年悄然而逝。
“十幾年!”對于隨時變更的IT市場來說,這樣的歲月累積無疑是個天文數(shù)字,畢竟是什么成為馮曉焰“久居”英特爾的心靈之源?
“氣氛——在這里你的每一個想法都受到領導的器重,某種意義上,這種尊重讓你感到你并不是一個打工者,而是參與公司運作的決策者。無論身處于怎樣的崗位,你都能在英特爾找到讓思想與熱情立足的舞臺。而領導則以觀賞的眼光,悅納你,傾聽你,隨時隨地為你由衷鼓掌!
說到這里馮曉焰眼中閃耀著喜悅的光芒,講起了當年他們的大老板——王文漢的故事。
他說,王文漢無時無刻不在鼓勵員工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甚至鼓勵員工參與到公司的整體運作上來。記得在一次小型聚會上,文漢謙虛而真摯地說他自己也不知道能夠做些什么,很盼望馮曉焰和另一個同事說說他們自己想法。文漢還向大家承諾:如果有好的想法,他愿意馬上去游說他的上司。
說到這,馮曉焰回想起剛入職英特爾之時,自己想在Linux方面有所建樹。于是他與另外一個同事向王文漢表達了這個愿望。文漢聽后很開心,一個勁地說好啊好啊,并開玩笑的說:“我會把你們兩個藏起來,你們三個月也不用寫states report,什么事都不需要做,就專心去看Linux。按照你們的想法盡快去控制,率先去學習,然后隨便做你們想做的,等閉關結束后我再幫你們找項目”。至今,馮曉焰和他的伙伴們還記得,當時文漢孩子般的欣喜神色,他為大家能有自己的主意、并與公司的發(fā)展方向保持高度一致,感到由衷的開心。
“三個月以后,文漢感到我們在Linux方向稍有進展,就著手開端找項目。2001年7月,他找到了TSP(OTC前身),懇求把相干的項目放到中國來做。當時TSP在上海和印度兩個項目團隊中都進行了考核,正在兩者之間游移,經過文漢的積極爭取,最終TSP選擇把它放在上海來做”。
回想起數(shù)年前這段“被雪藏”的日子,馮曉焰仍感到一切清楚如昨,“我從來沒有遇到過如此禮遇!這樣特別的回想值得一生收藏。在閉關期間,文漢真的從沒打擾過我們,但他卻做了最要害的事——100%的信任!”
這樣的信任讓每位員工感到自己是團隊中的The key,而這份信任又讓員工對公司產生了更大的信任,甚至成為助推熱情的宏大源動力。從那以后,在Linux范疇,漕河涇團隊越做越深,與美國的相干部門的合作也愈加順暢而長遠。
“但是也應當看到”,馮曉焰頓了頓,若有沉思地強調,“建立這樣的信任與尊重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得益于這一理念始終如一的貫徹。英特爾也從來不乏那些默默耕耘、與公司一起探尋未來發(fā)展之道的中流砥柱。
這不禁讓我們想起了Evelyn Yan,她曾經說過自己的三次華麗轉身,都是老板主動幫她尋找合適于其個性施展和職業(yè)發(fā)展的平臺,也更源于歷任頂頭上司對其才能的高度信任。Evelyn Yan在這份特別優(yōu)待中,找到了自己與公司未來發(fā)展的平衡點,也為公司不斷貢獻著更大的力量。Evelyn這一的經歷與馮曉焰的感受如此契合。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