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增強的綜合國力,為撤離行動提供了雄厚的實力保障;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則為撤離行動提供了寶貴的外源保障
將35860名在利比亞中國公民全部安全撤離回國,中國政府用12個日夜,創(chuàng)造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有組織撤離海外中國公民行動的歷史。
3月7日,外交部長楊潔篪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就我國人員從利比亞撤離行動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lǐng)導下,我們已圓滿完成了從利比亞大規(guī)模撤離中國人員的工作。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一次這類撤出行動,是中國各個部門、各個地方政府、中國軍隊、中國駐外使領(lǐng)館、中國企業(yè)等有關(guān)人員共同努力奮斗的良好成果。
此前一天,外交部新聞司馬繼生副司長6日向本報記者介紹說,今年2月,利比亞局勢突變,3萬余名中國在利同胞身陷巨大危險。萬分緊急時刻,黨中央、國務院果斷決策,啟動海陸空大撤僑行動。
馬司長透露,2月21日半夜,黨中央高層召開了緊急會議;22日6時30分左右,外交部、商務部等部官員前往國務院參加會議,中央傳達了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的指示,張德江副總理作為撤僑總指揮,要求各部立即部署撤離在利比亞人員的行動,解放軍總參謀部列席會議。
外交部領(lǐng)事保護中心參贊、赴利比亞撤僑聯(lián)合工作組第一組組長費明星對記者回憶說,2月23日凌晨,所有赴利比亞工作組的成員接到出發(fā)通知,當日11時趕到外交部會合,下午5時48分從北京起飛,24日晚抵達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后,隨即展開緊急撤離工作。
3月5日23時15分,隨著從馬耳他接回的最后一批中國從利比亞撤離人員飛抵上海,有回國意愿的在利中國公民35860人全部回到祖國。新中國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有組織撤離海外中國人員行動圓滿畫上句號。
回顧這個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guī)模有組織撤離海外中國公民的行動,外交部領(lǐng)事司副司長、領(lǐng)事保護中心主任郭少春6日在與中國青年報等媒體記者見面時介紹說:“此次撤僑行動難度空前。利比亞局勢不穩(wěn),情況復雜;時間緊、距離遙遠、受困人員分散;當?shù)赝ㄓ、交通等陷入中?hellip;…在不到10天的時間內(nèi)撤出3萬多人,堪稱史上少見。”
郭少春總結(jié)說,中國政府在此次大撤離行動中,全力貫徹“執(zhí)政為民、外交為民”的宗旨,創(chuàng)下了新中國撤僑歷史上的“四個第一”:第一次采用了海陸空聯(lián)動的撤離方式;第一次大規(guī)模動用民航飛機,租用外國郵輪和飛機;第一次采用將人員擺渡至第三國再撤回國的方式;第一次使用只有一張紙的中國公民應急旅行證件。
回顧撤離行動的12個日夜,郭少春表示,撤離工作不僅僅是行動上的勝利,更是我國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多年努力的結(jié)果。他強調(diào)說,中國不斷增強的綜合國力,為撤離行動的成功提供了雄厚的實力保障;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則為撤離行動的成功提供了寶貴的外源保障。
郭少春對記者說:“這次跨國行動,涉及利比亞、希臘、馬耳他、埃及、突尼斯等30多個國家,需要有關(guān)國家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中國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與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國家結(jié)下牢固的友誼,這為撤離行動提供了寶貴的國際支持。”
在此次撤離行動中,中國也力所能及地幫助12個國家的多達2100人撤出利比亞,以實際行動回饋了國際社會的支持。
郭少春還特別強調(diào),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維護港澳臺同胞在海外的安全和合法權(quán)益。保護包括港澳臺同胞在內(nèi)的海外中國公民的合法權(quán)益,也一直是外交部的重要職責。 (陳小茹)
相關(guān)閱讀